把青春獻給“鋼鐵巨人”
- 發佈時間:2015-06-03 10:32:56 來源:濱海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時報記者 哈迪 報道
瘦小的個子、白皙的面龐、穿著整齊的工作服、穿梭在重型機械中,在太重(天津)濱海重型機械有限公司車間裏,記者見到了正在和“鋼鐵巨人”打交道的王軍田,34歲的王軍田看上去要比他的實際年齡小一些。不善言談、淳樸勤奮,一個吃苦耐勞的工人形象出現在眼前。
“就是熱愛這份工作!”
2001年,王軍田畢業後參加工作,一直工作在加工一線。如今,在面積超過兩個籃球場大小的工作場地,面對高度超過五層樓的巨型機床,王軍田也從一名青澀的工人成長為了這個“巨無霸”的機長。榮獲市五一勞動獎章、連續三年被評為公司勞動模範,技術創新為公司解決多個生産難題……把最美好的青春時光全部奉獻給一線工作,一份份“成績單”的背後離不開王軍田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汗水和付出。
“和設備相處久了,也是有感情的。”王軍田在工作中積累了很多經驗,他説,有的機器加工起來需要幾天時間,長的需要一個多月,儘快掌握機床性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和安全防護是首要工作。其次,要和一個“鋼鐵巨人”真正相處,你要多用心去了解它的“秉性”,聽它的聲音、感受它的溫度都是必不可少的。
每天在車間裏,耳邊重復著機器作業的嗡嗡聲響,一個重型機器加工完另一個又進來了,24小時不停機兩班倒大班也是經常有的事……一線加工工作既辛苦又枯燥,王軍田怎麼堅持下來的?“就是熱愛這份工作,沒有其他原因。”王軍田説,自己從小就喜歡擺弄機械,每次通過自己的雙手讓一個個毛坯變成成品,這種快樂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他甚至説:“和機器打交道已經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現在要是突然讓我不幹活,那就是要了我的命。”
對技術精益求精
2012年,王軍田被調到太重(天津)濱海重型機械公司,隻身一人來到濱海新區,寂寞和孤獨讓他更是以公司為家、以機床為親人。“對工作認真負責,對技術精益求精”,這是同事們對他的評價。
每一次在驗收機床精度時,他一定要親自把關,一遍遍地仔細檢查銑頭轉180度後的同軸度、更換銑頭後的同心度等等。他説:“有些工作是承接國外的大項目,這不僅代表了公司的水準,也代表著國家的水準,我們必須要精益求精。”
王軍田現在是太重(天津)濱海重型機械有限公司鍛壓設備分公司的科堡8×8×60米天橋銑的機長。機床剛調試好時,底座是第一個要安裝的部件,王軍田毅然承擔下這個對時間有極高要求的工作,邊熟悉機床邊幹活,最後保質保量地比節點要求提前一天完成生産,也為後面的裝配進度打下好基礎。
“越幹多了,越得小心。”王軍田説,在公司裏每一個人都想方設法要把工作幹好幹快,但是隨著工作閱歷的增加,對技術也就越來越精益求精。
大膽鑽研技術 勇於創新實踐
2013年,王軍田接到了目前世界最大的臥式壓機225MN的後梁加工任務,這次任務的工件的重量達400余噸。這也是讓他十分難忘的一次創新經歷。
“如果採用常規方法,特別費勁、噪音很大,而且對機器損耗也很嚴重。”王軍田用手勢比劃著,形象地向記者描述:這是一個直徑為3660mm深600mm的孔的加工,按照傳統方法,還沒進行一圈,他立即察覺不能如此蠻幹。經過仔細研究分析,王軍田大膽創新,想出一套更實用更便捷的方法:用直角銑頭裝玉米銑刀上下走刀,銑頭旋轉120次來完成孔的粗加工,用延伸銑頭裝直角刀盤繞圓來完成精加工,最後用拋光砂輪提高精度。這樣下來,不僅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多,而且對設備精度不會造成影響,後來也被大家廣泛採用。
“就是熱愛這份工作”,這是記者採訪中王軍田反覆説的一句話,也是支撐他多年和這些“鋼鐵巨人”打交道的信念,也是讓他不斷突破自己、大膽鑽研創新的動力。如今,他的愛人和孩子也來到新區生活,王軍田説:“能夠和家人一起在濱海新區紮下根,做自己最熱愛的事業,我很幸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