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炒股風刮進大學:上課看盤 極少考慮虧損

  • 發佈時間:2015-06-02 11:15: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覺得起碼有一半的人,是因為現在牛市,隨便買哪只股票都能賺錢,就進來的。”

  ●“同學們都是因為牛市入場,都很激進,投機心理很重,個個都奔著錢。”

  ●“我真的不認為投入這麼多精力在炒股上,是一件好事。”

  張凱終於沒hold住,一猛子扎進了股市。仗著在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學了3年的“武藝”,張凱説,在股市裏“至少賺幾頓飯錢”。眼下,像張凱一樣想在股市裏經歷一下風浪的大學生不在少數。

  近日,《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針對大學生炒股現象進行了調查。參與調查的人員中,有31%的大學生在炒股,其中26%的炒股學生投入了5萬元以上。另外,記者發現,有些高中生也正在利用手機上的模擬炒股APP,進入股市摸爬滾打。

  學生炒股,本錢從哪兒來?爸媽知道嗎?對學習到底有沒有影響?他們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了嗎?

  本錢多來自家長

  禁不住誘惑決定炒股後,正在對外經貿大學讀大三的柯永跟家裏申請了一萬塊。媽媽二話沒説就把錢打過來了。現在兩個月過去了,盈利20%。其中兩次補倉,資金都是媽媽主動給柯永的。

  “都是我給我媽做風險教育,跟她説:‘股市有風險,不能再這麼玩兒了。’可我話還沒説完,她錢已經打過來了……”對於在家做全職太太的媽媽來説,學國際貿易的兒子就是自己最值得信任的私人基金經理。

  根據《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的統計,76%的大學生炒股本金來自於父母,83.5%的學生父母知道並且支援孩子炒股。不過,比起指望著孩子賺錢,更多家長把這筆錢當成給孩子投資理財的學費。

  南葛投進股市的一萬塊,也是媽媽給的。不同的是,南葛的媽媽也曾炒股,經歷過2007年前後股市那一波由牛轉熊的起伏。當學金融的南葛跟她申請一筆錢炒股時,她明確地告訴19歲的兒子:“既然學這個專業,進去經歷感受一下是可以的。”

  有些同學正是因為父母從事相關行業,從小受到熏陶,才早早接觸股票,其中不乏中學生。高峰的爸爸在銀行工作,他就讀的高中坐落在北京金融街當中。浸淫在這種環境裏,儘管還在讀高二,但高峰已立志未來從事金融方面的工作。

  4月開始,班上流行起一個新的“遊戲”——模擬炒股。只要下載一個APP,並註冊登錄,就能獲得100萬元的虛擬炒股資金。模擬盤和股票實盤完全同步,操作也一樣。22人的班裏,包括高峰在內,有小一半同學在玩。

  爸爸得知高峰開始模擬炒股之後,不僅沒加阻攔,茶余飯後還會給兒子推薦股票。爺兒倆一起分析行情時,高爸爸難免會産生薪盡火傳的滿足感。

  同班的包磊比高峰早“開戶”一個禮拜。自從“炒股”以後,包磊説他對新聞的關注格外多了起來。每天必看《新聞聯播》,尤其關注領導人出訪資訊。“一帶一路”“P2P”等熱詞,這群中學生“股民”們都是從概念股認知的。

  身為班長的包磊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以前的課間,同學們湊在一起,聊的多是作業、遊戲、球賽,現在這些高中生們課間一起盯盤,午休時聊股票行情。以前大家比遊戲裝備,現在他們比股票收益率。

  為求職做準備

  大學生也有用模擬盤炒股的。對外經貿大學金融係大三有一門名為“證券投資分析”的課程。模擬炒股是課程內容的一部分,結果將會計入課程期末成績的25%左右。

  這門課程的老師,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的教授嚴渝軍對《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説,從去年底這波牛市開始,選課同學就明顯多了起來,“尤其是這一兩個月,晚上面對全校各專業都開放的兩節公選課,來聽課、蹭課的同學擠得教室都坐不下了。”

  梁瑞説她感覺正是因為上了這門課,周圍同學進入實盤炒股的人才多了起來。“反正炒模擬盤也是要看盤的,就實盤和模擬盤一起炒。”梁瑞在模擬盤的收益率已經達到了30%,也準備進軍實盤。

  “畢竟模擬盤和實盤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承受的心理壓力和風險預期有很大的差別,我還是希望能夠真實地體驗一把。”梁瑞現在課餘在花旗銀行實習,未來也打算在金融投資領域找工作,她覺得早點開始炒股,也是她為投身職場所做的準備。

  和梁瑞有相似想法的同學,多數是經濟金融等相關專業的。傳統的文史哲或數理化等專業的同學對炒股的興趣遠沒那麼濃厚。南京大學英語系的劉慧對《新華每日電訊》説,“我們外語學院並沒有聽説誰在炒股。”山東大學數學系的趙龍師則表示:“我每天作業都做不完,課表也是滿的,根本就沒空炒股……”

  相對於名校,來自二本、三本,大專和民辦大學的同學們,對炒股的熱情反而更高。寧波大紅鷹學院新聞系的劉小溪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炒股是她為自己找出路的一種辦法。“我念的這個專業,名校研究生畢業都不好找工作,更別提我們這些民辦大學生了。炒股的話,運氣好能賺點小錢,運氣不好多少也能了解一下其他行業的情況,為換方向找工作做個鋪墊。”

  不像投資像賭博

  在嚴渝軍老師看來,學生們進入股市實盤體驗一下,未嘗不是一件學以致用的好事。他希望同學們能在炒股過程中培養出自己的一套邏輯分析方法,可是課後學生發郵件向他提出的問題,還是主要集中在薦股和盈虧上。

  他建議“同學們應該在知道怎麼選股、怎麼選擇時機,基本面和技術層面的分析都掌握了以後,再真實地操作。”可是並非所有同學進入股票實盤交易之前,都做好了這些準備。

  會計專業的欒苗説她“不太懂,各種線也不會看”,就是跟著同學裏的“股神”炒,人家買什麼她也跟著買什麼

  在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學院就讀的張旭倒是會看各種走勢線。他感覺這和他們工科生會接觸的一些工程機械原理挺像,寢室裏幾個同學熱情都很高。至於基本面、公司成長性的分析,“我們都不太care(關心),反正現在的股市也不是真正的價值投資。”

  柯永曾上過名為“股票市場分析”的課,但覺得幫助不大。雖然為了寫論文,他也查過一些資料,看了點技術指標,會畫幾條輔助線,“然而並沒有什麼用。那些理論,放在股市上看,有的説得通,有的説不通。”和許多接受採訪的同學一樣,他認為“炒股主要還是靠消息,更像是在賭博”。

  很少有人考慮虧損

  在採訪的過程中,記者發現很少有大學生會去想虧了怎麼辦。各校各專業的同學面對這個問題,無一例外都會説同一句話:“現在這行情,就算虧,也虧不到哪去。”

  “我覺得起碼有一半的人,是因為現在牛市,隨便買哪只股票都能賺錢,就進來的。”梁瑞説。她的感覺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所做調查的結果相符,有51%的同學直言不諱自己炒股的目的“就是想趁牛市撈一筆”。

  和社會上股民常調侃的“俠之大者,為國接盤”不同,不少大學生深信國家對股市的調控能力。雖然也説不出明確的判斷依據,但不少同學都相信牛市會持續到今年年底。一位受訪的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同學還詩意地認為:“股市會站上前所未有的1萬點高峰,屆時我將一覽眾山小”。

  即使是“並不太懂”就把兩三萬塊投入股市的欒苗,也看得出創業板早已脫離價值的瘋狂,但她還是堅信自己“肯定不會被套。就算有泡沫、有風險,但是國家會控制的。國家是不會讓股民去兜底的。”

  和她相似,經歷了5月28、29大盤連續兩日的“跳水”,之前賺得都賠回去了,北京工商大學環境科學系的孫迪也仍然“感覺國家不會任由大盤這麼崩下去。”

  畢業于北大經濟學院金融係的季天鶴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他上大學期間,正好趕上上一波牛市,當時校園裏洋溢著一模一樣的炒股熱情。現在回想起來,畢業後一直在金融領域工作的季天鶴覺得“當時還是不懂。雖然自以為懂得挺多,但當年我作為一個大三學生所能掌握的知識還是太少,老師雖然會提醒,但學校面對本科生的課程設置裏,也沒有一門關於風險控制的課。”

  資本市場是殘酷的

  日前有江蘇的媒體報道説,南京某大學男生寢室的夜聊話題中,“股票”已經超越“女生”,排名第一。這種情況在各地高校裏也都差不多。

  一些同學因為炒股連作息都扳過來了。張凱隔壁寢室有個同學經常熬夜到天明然後睡一上午。自從開始炒股,這個同學每天早上8點半準會起來,等著9點半開盤。梁瑞的室友此前微網志只關註明星八卦,現在則開始關注“大智慧通訊社”等炒股資訊,“而且她真的是為了看盤,完全不聽課。”

  在北京電影學院數字電影專業的李申看來,“大爺大媽還有各種小白散戶跑步入場就是危險的信號。”他已經把在股市賺的錢拿出來創業了。可最近一兩個月,仍然總有同學問他“該怎麼開戶”“買哪只股票好”,李申的回答一概是:“勸你別玩兒。”

  從10歲開始,他就以家長的名義,把壓歲錢投入股市,現在22歲的他已經是個資深股民了。中學時代就經歷過2008年開始的那輪熊市,李申直到去年才收回本來,早就充分領略到了資本市場的殘酷。

  南葛也打算清倉了。他説炒股還是太消耗精力。上午九點半開盤的時間通常都在上專業課,只要掏出手機來看股票。“沒有半小時肯定打不住。再一抬頭,老師在講什麼已經跟不上了……”

  “自從開始炒股,我感覺校園生活就變得不美好了。”梁瑞的朋友圈裏每天都能刷到股票資訊,微信群裏也都是七嘴八舌的討論,讓她避之不及。

  “同學們都是因為牛市入場,都很激進,投機心理很重,個個都奔著錢。”梁瑞説,這種浮躁的氛圍她入學3年以來頭一次感受得這麼明顯。“我真的不認為投入這麼多精力在炒股上,是一件好事。”(文中受訪學生均為化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