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産業發展力度空前
- 發佈時間:2015-06-02 10:29:5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中國,數據正日益成為決策的依據,創新的源泉,推動從製造到創造的轉變。”阿裏雲總裁胡曉明在日前舉行的“2015貴陽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暨全球大數據時代貴陽峰會”上這樣表示。與會的企業家和專家認為,中國發展大數據産業力度空前,但在新一輪技術變革中,要想勇立“潮頭”,還需突破“各自為戰”和“一哄而上”等障礙。
步伐越來越快
“從每一代資訊技術變革來看,中國的步伐是越來越快。”京東大數據部副總經理邢志峰説,在傳統的IT時代,中國是西方的“追隨者”,不斷學習先進的技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與國際社會“並駕齊驅”,其中騰訊、阿里巴巴等企業與國外同類企業不相上下。進入“網際網路+”的DT時代,中國一些大數據企業和人才甚至處於國際“領跑”地位。
他説:“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人口基數和數據量,背後的‘數據金礦’也最大。以前非常嚮往國際大企業的大數據人才,現在願意在國內的企業發展。”據預測,2020年中國數據總量將達到8.4ZB,佔全球數據總量的24%,屆時將成為世界第一數據大國和“世界數據中心”。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宏觀産業環境的不斷優化,中國大數據産業鏈正在加速形成。眾多網際網路企業圍繞大數據展開的技術研發、應用創新取得進展,醫療衛生、金融、交通等傳統行業也在積極利用大數據進行有效探索。
記者了解到,中國部分網際網路公司在大數據應用方面處於全球領先水準,他們建立了大數據平臺,在分佈式系統、超大規模數據倉庫、深度學習等關鍵技術上有所突破。數據採集。存儲、處理、分析、服務的大數據産業體系日趨成熟。
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懷進鵬在會議上表示,當前中國“無論是技術儲備、産業基礎和政策發展環境,都為大數據、雲計算的發展創造了先機,也做好了重要的支撐和基礎。”
強勁勢頭中存隱憂
此次博覽會雲集了來自北京、上海、浙江、貴州等地的上百家大數據企業。企業家們在暢想中國大數據前景時,對當前各地發展大數據産業“各自為戰”和配套設施“一哄而上”的局面表示了擔憂。
胡曉明説,現在各地網際網路數據中心建設存在氾濫現象,有的地方,市、縣、鄉都在搞大數據、雲計算,“全民大數據”容易導致新一輪的硬體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對數據集聚有負面作用,“並不是建起了數據中心就有數據”。
一些專家指出,在全球金融市場低迷、中國經濟轉型的背景下,發展大數據産業是一種“現實選擇”。不少欠發達地區對此寄予“彎道超車”厚望,各地自行探索難以形成合力,發展過程中容易出現重復建設,對大數據産業健康發展埋下隱患。
同時,政府部門資訊共用和公開,以及涉及個人隱私和商業機密的專門法律法規和政策環境不夠完善。政府和壟斷部門的資訊共用和開放程度不夠,眾多“資訊孤島”造成大數據産業的數據資源不夠豐富。而企業擁有的大數據技術和計算能力卻無用武之地,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狀態。
在記者採訪中多家企業反映,即使拿到公共大數據,但由於政府部門條線分割嚴重、缺乏數據存儲規範標準,這些數據十分雜亂,融合成本高昂,企業難以承受。“很多記錄下來的數據沒有規範化,也沒有對數據存儲進行設計,即使在同一個行業,數據也是‘一人一個模樣’。”百度大數據部副總裁陶海亮説。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馬建和中國資訊協會大數據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文金言認為,目前中國大數據産業距離“潮頭”的差距還表現在大數據處理工具是“他山之石”,一些知名企業用的都是國外的數據處理技術,自主核心技術突破還有待時日。
清晰定位防其“野蠻生長”
確立大數據思維被認為是突破大數據發展障礙的重要抓手。有專家指出,當前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數據治理”意識,形成了做決策靠經驗判斷的慣性思維。一項針對我國主要部委資訊化部門的調查顯示,近4成的部門負責人沒有意識到大數據可以幫助提升業務能力。
此次産業博覽會上,一些與會者提出,政府應制定清晰的大數據、雲計算頂層設計。從數據主權、數據創新能力、關鍵技術、人才、數據研究、覆蓋全行業的産業鏈、法制環境支援等關鍵要素入手,研究大數據發展趨勢,評估大數據對政府、經濟與社會運作所帶來的革命性影響。
同時,制定未來5年或更長時間的發展目標、發展原則、關鍵技術、重點任務、行動計劃和保障措施等規劃,以協同政府各部門、各行業主管單位、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共同發展的氛圍。
邢志峰説,解決“資訊孤島”問題,最為迫切的是政務公開,“越多政務數據被公開,就會創造越多的機會和價值”。政府應加快推進數據的分級和公開,同時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帶動數據資源成為社會治理,優化城市管理和經濟決策的重要資源。
國家資訊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寧家駿認為,各地數據中心的建設規模應以産業實際需求為導向,做到精細化設計,針對性開發,促進大數據産業形成良好、可持續的發展生態環境,而不是任其“野蠻生長”。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