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成都:“航空大都市”建設再發力

  • 發佈時間:2015-06-01 05:46:0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90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四縱兩橫”6條跑道、航廈總面積為126萬平方米——在日前舉行的2015世界機場城市大會(亞太)上,四川機場集團總經理潘剛軍用一組數據引出了成都新機場——天府國際機場的“首秀”。

  天府國際機場將在2019年投入使用,成都也將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一市兩場”的城市,這預示著成都在“航空大都市”建設上再次發力。

  2015世界機場城市大會主席、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航空商業中心主任約翰·卡薩達解釋,“航空大都市”是一座城市的商業中心,它不僅僅是一個包含了跑道和航廈的機場,更多的是一個擁有空運、鐵路、高速公路發達交通體系,以及有完善的商業配套建設,集酒店、娛樂設施于一體的商業中心,且所有配套建設都將會圍繞機場發展來建設。

  截至目前,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通航城市189個,其中國內城市119個,國際及地區城市70個;已開通航線245條,其中國內航線163條,國際及地區航線82條。初步形成了覆蓋亞洲,直達北美、歐洲、大洋洲和非洲的國際航線網路。今年一季度,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13.3%,預計全年有望達到4200萬人次。

  潘剛軍認為,從目前雙流國際機場的吞吐量來看,現在是修成都新機場,發展臨空經濟最好的機遇。他介紹,雙流國際機場5000萬人次的保障能力不能滿足未來發展需求,必須要有新機場。

  值得關注的是,2座機場,猶如一座城市的“雙子星”,雖然閃耀,但如何讓“雙子星”和諧共存,卻是個不小的難題。

  據潘剛軍介紹,在航線分工上,天府國際機場將以國際航線為主,雙流國際機場以國內航線為主。新舊機場同時具備貨運功能,但主體上以雙流國際機場為主。

  在中國民航大學教授曹允春看來,要發展臨空經濟,打造機場物流生態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物流佈局務必要考慮到成本、效率兩大原則。

  “物流是發展臨空經濟缺一不可的重要因素,很高興能看到雙流國際機場周圍物流企業眾多,這為推動臨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曹允春説。

  對天府國際機場而言,臨空經濟的發展並不僅限于跑道和候機樓,而是向外延伸,形成城市經濟圈。為此,天府國際機場總體規劃區域以內,以機場為圓心向外延伸3公里左右範圍,規劃有酒店、辦公樓、大型購物中心、免稅店、飛機維護和維修、保稅區、經濟特區及保稅倉庫等。

  據介紹,成都新機場定位為中國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主要含義有:一是成為與北京、上海、廣州遙相呼應,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中國第4個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二是成為中國面向歐洲、東南亞、南亞、中東和中亞的國際空中門戶,成為國際客貨西進東出、東進西出、西進西出中國內地的重要轉机站。三是成為驅動成渝經濟區、天府新區發展和再造一個“産業成都”的重要引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