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有多少“5·30”將會重來

  • 發佈時間:2015-06-01 02:31:58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談股論市

  一個過度炒作的股市顯然是弊大於利的,也不符合國家的利益。中國A股的“短牛長熊”特徵,就源於散戶為主體的投機傾向。

  5月28日,與2007年的5月30日一樣,A股再度迎來“股災”的暴風雨。但是,即便“5·28”A股猛烈調整,暴跌卻並沒有引起過大的恐慌。這是因為,股民普遍都相信,國家只是希望“快牛”變“慢牛”,手裏的股票依然會上漲。

  這也是為什麼在六一兒童節前的週末,網路上流傳的段子都是股民善意的心理按摩。儘管他們其中的很多人,在一年前還對股市充滿了疑惑和不屑,更慶倖自己沒有在上一輪的股市崩盤中遭遇“碾壓”,然而,牛市的再度風生水起,新一代“小鮮肉”卻仿佛也變身為民間股神。

  但是,我們不禁要問,一旦股市再次劇烈調整,我們所期望的股市“國家隊”真有能力拯救下跌的股市嗎?

  理論上講,股票市場並不是一個“零和遊戲”的過程,直接融資是股市的基本功能,是市場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因此,國家希望通過註冊制、新三板等改革,通過活躍股票市場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通過股市解決國有企業改制增效問題,都是事半功倍的好選擇。

  但是,一個過度炒作的股市顯然是弊大於利的,也不符合國家的利益。中國A股的“短牛長熊”特徵,就源於散戶為主體的投機傾向。一旦市場轉暖,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跟風進入充滿風險的股票投機,牛市賺了“快錢”將進一步激發人性中貪婪的一面,這種炒作股票的市場只能淪為“零和遊戲”,變相地成為賭場。

  縱觀歷史上每次A股市場“上漲-下跌”週期,其結果都是金錢財富從散戶流轉到機構投資者,是財富的全社會又一次集聚,拉大了貧富差距。而且,越是大牛市的崩盤,這種貧富差距的擴大效應就會更加明顯。對於國家來講,當街頭巷尾的買菜大媽、保潔阿姨、小區保安都在興高采烈説股票的時候,就是財富再一次不合理集聚的前夜,必須要格外警惕。

  可見,通過多種手段給股票市場降降溫,應該是現在監管機構和貨幣當局心裏的真實想法。所謂升得越高、摔得越重,股票市場也是如此。

  所謂的“股災”並不只在中國會出現,歷史上歐美國家、我國香港地區都曾出現過多次“股災”:一旦投資預期扭轉,機構投資者除了大量拋售手中的股票,還會通過資金優勢加杠桿,通過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貨、股票期權等工具,加速股票市場的下跌。通俗地説,就是利用機構優勢,迅速壓低股價,不給散戶“割肉”出逃的機會。

  平日裏“熨平”資産價格波動的期貨市場和期權市場,在劇烈震蕩的股市中,反而變成了加劇震蕩的最大推手。但是,國內外的經驗告訴我們,政府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犧牲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不會主動干預市場運作。

  從政府角度講,股市投資屬於直接投資,跟商業銀行裏儲戶的儲蓄是不一樣的;股票市場投資風險必須自擔,國家不會像設立類似存款保險制度的基金,來為股民的投機行為買單。本屆政府倡導的“依法治國”,在存款保險等金融立法上銳意進取,嚴格區分商業銀行的理財産品和儲蓄的投資風險,已經讓很多投資行為不嚴肅的投資者吃了苦頭。

  投資股票的老百姓畢竟是少數,預期國家會拿全民稅收去拯救崩盤股市中的股民,是一種對絕大多數人的不公平,更是牛市中新股民的美好泡影而已。因此,股市有風險,“5·30”仍然可以能不期而遇,而對於廣大中小股民來説,與其指望“國家隊”在下跌時救火,不如避免“玩火”,合理規劃自身財務風險配置,提升投資意識而不是相信吹捧投機神話。

  □許維鴻(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