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養老運營遭多重壓力 “網際網路+”居家養老破題痼疾

  • 發佈時間:2015-05-30 13:4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杭州5月30日電(見習記者 倪晨琪)“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2014年春晚,一曲《時間都去哪了》讓多少年輕人與父母眼眶濕潤。

  今年4月,溫州某醫院內《49歲女兒坐在病床邊,對護士説:我把媽媽悶死了》的新聞,觸動萬千讀者。

  社會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年輕人出門打工奔事業的心越來越迫切,養老也越來越成為家庭與社會需要面對的問題。

  近年來,浙江省積極“破題”農村養老,探索居家、社區、機構相結合,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等一系列養老服務的“浙江模式”,而實踐中,亦存在不少問題。

  養老“浙江模式”機構運營遇壓力

  浙江安吉縣報福村,年近90的蔡友祥老人,沒有子嗣,因為一個人長住山上的土屋,落下腳病,挪步都困難。2007年,該村老人協會組建老年互助隊伍,由年紀較輕的老人義務幫扶年紀大的老人,鼓勵健康、相對低齡的老年人幫扶空巢、高齡、病殘、失能老年人,形成“銀齡互助”。該活動讓許久未展笑臉的蔡友祥感到開心。

  像蔡友祥老人一樣有養老需求的老人如今普遍存在,“未富先老”正考驗著中國,浙江也不例外。

  數據顯示,從2006年底到2014年底的8年間,浙江老年人口凈增270.7萬人,預計到2020年,全省戶籍老年人口將達1186萬人,約佔總人口的24%。

  社會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重,將養老服務推向社會發展的重要端口。

  今年浙江“兩會”上,《浙江省社會養老服務促進條例》以高票通過,這是全國第一個由人代會通過的地方性法規,也是國內首部由人代會通過的社會養老服務地方性法規。

  實踐中,浙江積極“破題”農村養老,探索居家、社區、機構相結合,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等,形成了養老服務的“浙江模式”。

  而通過調研發現,養老機構在實際運營過程中近幾年也遭遇運營壓力。

  由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浙江省統計局社會科技處組織並完成的對省基層機構養老和入住老人情況專題調研資料顯示:資金普遍緊張,收支難以平衡;招工難,隊伍建設難度大;解決用地指標難度較大;養老機構入住率低,床位浪費現象較為嚴重等原因導致養老機構特別是民營機構運營發展困難。“醫養結合”之路更是任重而道遠。

  記者走訪也發現,在杭州市區養老機構的入住率也不高。在杭州某家新開的養老院入住率不到50%;較為成熟的醫院,入住率雖高,但多為生病急需護理的老人,院裏老人多生病臥床,醫院性質更濃厚。

  拱墅區某敬老院的相關負責人周曉倩和記者説到,敬老院是民辦非企業性質,4年多來不存在盈利一説,平常入住率70%也算高,房間及設備的空置以及人工成本都很高,有時候也要向上級申請補助。

  “同時,敬老院只有一定的小護理,沒有‘醫養結合’,老人們身體不好,生病送醫院還是一個問題,這也是現在敬老院的不足,但如果要做好,又沒資金。”周曉倩説到。

   傳統觀念主導居家養老受偏愛

  “今年78歲,但還是感覺自己有千百個理想,千百個夢,總覺得有使不完的勁,所以還沒想過養老。如果養老也不會選擇養老院吧,那裏缺乏一種生活氣息和人文情懷。”浙江大學退休教師余教授向記者坦言。

  在余老看來,自己作為一個老年人,深刻感受到浙江省及杭州市等各級政府近幾年對養老的重視程度,但是養老産業還不夠成熟。

  “包括我自己,周邊很多老年朋友都接受不了養老院這種形式,一個是傳統觀念問題,兒孫會覺得這麼做是他們不孝,更重要的是在養老院,老年人自身沒有幸福感,有等死的感覺。”余老説到。

  和余老有相同感受的還有湖州鳳凰街道的鄒大爺,鄒大爺告訴記者,自己老家在湖州某鄉村,現在年紀大了,女兒把自己接到城裏一個是方便照顧,另一個是社區的居家養老讓女兒放心。

  社區居家養老,目前正被越來越多的老人及年輕人認可,浙江省也正在全力推進。

  早在2013年,浙江省就提出,到2015年97%老人將享受居家養老服務。

  浙江省民政廳廳長尚清在今年公開表示,2015年,浙江計劃新建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5000個,新增養老機構床位2.8萬張,建設護理型床位1.5萬張,實現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全覆蓋,三分之二的農村社區建有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

  記者走訪相關社區居家養老點發現,目前的社區居家養老主要是安排工作人員為該社區的老年人煮飯、洗衣、組織聊天及相關聚會活動。

  杭州市江幹區九堡鎮相江社區580愛心車隊的一名司機無條件送劉阿姨患心臟腫瘤的老伴就醫的情形總讓人劉阿姨感念。

  “相江社區交通不夠便利,老人們出行麻煩。去年5、6月份,社區招募了一批愛心司機,組建了580愛心車隊。車隊現在有17名車主,來自各行各業。車隊就是應對突發老年人的突發問題,服務老年人。”相江社區居委會的副主任傅偉軍説到。

  除卻愛心車隊,相江社區的“零距離”銀齡服務工作站還推出了愛心理髮,為70歲以上老人送蛋糕等服務。

  “網際網路+”破題痼疾

  雖然居家養老受到各方偏愛,浙江各級政府也大力推行。但在長期從事浙江老年工作及報道的陳浩(化名)看來,結合現在的社會發展,將網際網路和居家養老結合或許是破題機構養老運營困難、社區居家養老無醫療等問題的個出路。

  在陳浩看來,中國居民的消費水準及醫療體制,讓家庭醫生這個概念目前普遍缺失。“但網際網路技術大發展,智慧醫療進入家庭或許能為老年人帶來更多的便利。”

  陳浩介紹,目前已經有一些網際網路公司研發和運用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智慧設備,老年人有任何需求,觸發設備,設備傳感至中心伺服器。公司與社區、街道聯合,在社區建立服務站,就可以很快滿足老年人的需求,特別是跌倒、生病等意外。

  據記者了解,目前養老産業已經成為眾多商家眼中的“香餑餑”。包括萬科、綠城等地産所開發的養老地産之外,養老公寓也在城市周邊興起。

  但根據陳浩的調研,一些養老公寓的入住率普遍不高,一個是因為老年人遠離子女;二是因為養老服務配套跟不上需求,特別是護理人員的專業需求。

  “‘網際網路+’的思維很重要,市場化操作下,企業和社區的聯動中,如何有效配置資源,充分調動各方資源,不閒置不浪費,政府也需要適當管理,進行輔助。”陳浩説到。

  在業內人康恩貝董事長胡季強看來,十年以後中國最大産業將是大健康産業。“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的加劇,三億人的養老就會成為巨大的産業。但目前這個大健康的産業分類領域剛剛起步,稍顯規模的産業也是處於高度分散的狀態”。

  “但其實分散也帶來了機會,無論是醫院還是醫藥,在醫療領域通過網際網路整合這個産業,以産品和品牌去創造價值,跟客戶連接。通過連鎖區域化、社區化的網際網路連接解決方案,來解決線下線上互動的問題。”胡季強説到。

  78歲的余老告訴記者,他的微信朋友圈有1300多好友。“網際網路是個好東西,若簡單、便捷形式的網際網路智慧設備、設施如果可供老年人使用,給老年人帶來福利,也是給老年人一種時代的存在感。”余老説到。(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