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區域發展有差異 三大戰略鋪設中國經濟高速路

  • 發佈時間:2015-05-30 10:0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王俊嶺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當前更好發揮交通運輸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作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將“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這三大國家戰略作為下一階段交通投資的重點領域,以期增強對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撐力。與此同時,“中國交通2050”也成為繼“中國製造2025”之後,又一個被冠以國家定語的長期規劃概念,納入決策部門的戰略研究範疇。專家表示,加大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僅可以在短期起到提高投資、穩定增長的效果,而且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頑疾,促進生産要素在更大區域內得到優化配置。

  1 交通運輸再獲“力挺”

  交通運輸部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我國鐵路公路水路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930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較去年同期加快8.5個百分點,且投資結構持續優化。

  乍看之下,這些數據可能更多是短期穩增長政策的反映,但看過《意見》後便不難發現,交通領域的投資將會在戰略層次持續推進,並將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深遠影響。《意見》指出,新常態下,運輸需求規模和結構都將發生重大變化,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日益增多,因此要打破傳統慣性思維,促進交通運輸由“跟跑型”向“引領型”轉變。

  具體來看,在“一帶一路”走廊方面,將重點推進中老泰、中俄、中印、中越等一大批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建設;在京津冀方面,將加快推進北京新機場及其配套軌道交通工程,同時做好京唐、津石等鐵路建設,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在長江經濟帶方面,成都、武漢、長沙、重慶等地也都有望迎來新一輪機場的新建與擴建。

  “總體上看,國家通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將會長期進行下去。《意見》指出,我們的交通運輸網路還有很多結構性、系統性的問題,而這也正是相關戰略的實施空間。”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2 “內外兼修”優勢延展

  “中國交通2050”對我國經濟意味著什麼?《意見》指出,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産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穩增長任務繁重,應更好地發揮交通運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使交通真正成為發展的“先行官”。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交通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三大戰略的重要銜接點。做好互聯互通,將使內陸地區發揮沿邊優勢,有助於生産要素在更大範圍內優化配置,進而釋放出巨大的經濟活力。

  “從內部看,儘管我國高鐵里程已達1.6萬公里,居世界第一,但這並不代表市場已經完全飽和。就每人平均而言,我國在公路、鐵路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有很大提升空間。從外部説,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我們在很多領域都有走出去的需求和能力,而交通無疑將是最早走出去的領域之一。”牛犁告訴本報記者。

  厚積方可薄發,順勢才能有為。在趙堅看來,向外延展比較優勢之前仍需苦練“內功”。他表示,我國很多城市之間的路網已經較密,但一些大都市內部及其周邊的日常通勤能力卻不能滿足交通需求,未來相關線路的規劃建設將帶動沿線房地産開發,並最終提升城鎮化品質。

  3 資金引領民生為先

  對於相關項目所需要的資金,《意見》提出,一方面要通過採取特許經營、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多種形式,給社會資本清晰的參與路徑、合理的投資回報預期,來推動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即PPP);另一方面,要將研究改革政府專項建設資金使用方式,允許符合條件的項目採取項目收益債、永續期債券等融資方式。

  “目前,我們有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多家金融機構都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相關交通基建項目提供資金,有著強烈‘走出去’需求的企業也會把資金投入其中。”牛犁説,與此同時,隨著投資門檻逐漸降低,社會資本將成為三大戰略中交通項目的重要資金來源,不過這些投資會更多地受到回報率、回報期限及回報形式的影響。

  對關乎百姓日常生活的公共交通項目,做起來同樣不能含糊。《意見》稱,實施扶貧開發時將採取“超常規政策舉措”,加強貧困地區特別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交通建設。如,推進建制村通水泥路,加強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設,強化農村渡口改造和溜索改橋等。(記者 王俊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