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驅動”為農業生産提供強勁動力
- 發佈時間:2015-05-30 07:32:55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賈永貴
河南省濟源市按照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發展規劃,強力實施“規模生産、品牌經營、科技創新、改革激活”四輪驅動戰略,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當地現代農業發展亮點紛呈、動力強勁,可以給類似地方的現代農業發展以幾個方面的啟示。
適度規模經營,農業生産基礎不斷夯實。2014年,濟源市成立了河南省首家農村産權交易中心,搭建土地規範流轉平臺,同時又與中信信託簽訂2萬畝土地流轉信託戰略合作協議,創新土地流轉模式,激活了農村土地流轉新活力,全市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1100家,全市土地流轉比例高達79.4%,基本實現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土地規模化經營,解放了農村生産力,使更多的農民走進城市、走向工廠、走入二三産業,拓展了農民增收渠道,2014年全市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3166元。土地流轉經營後,流入方更加注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業生産條件,更加注重農業機械化的實施,大型耕作機械、收穫機械、加工儲運機械、大型植保防治機械等快速普及。同時農業生産者更加注重學習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在連續幾年的新型農民培訓活動中,這些新型職業農民就成了培訓學習的“主力軍”,他們將自己在生産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帶到學習班上請專家解決,還把學到的新技術、新知識帶回到農業生産中,大大促進了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為全市糧食生産的“十二連增”做出了重要貢獻。
品牌培育提升,農業發展方式靈活多樣。在現代農業示範區的建設過程中,濟源市實施品牌經營提升戰略,啟動市級名牌農産品評選活動,將富有地方特色、産品品質可靠、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度高的農産品命名為“濟源市名牌農産品”,企業可以依託這一品牌,通過農産品博覽會、展銷會,提高農産品的商品化程度,使單純依賴數量增長向品質、效應提升轉變。僅2013年以來,濟源市就評選命名了12個市級名牌農産品,同時積極組織向上申報推介、建設網上展廳、開通微信平臺,在市場上涌現出了一批在周邊地區叫得響的“濟源出品”。比如濟源市王屋石匣柿醋,自獲得“濟源市名牌農産品”稱號後,多次參加農交會、農洽會、綠博會等展會,在短短兩年時間內,産值實現了翻番。
濟源市還實施了農業生産的“接二連三”工程,將農業産業化、三産服務有機融合,利用濟源獨特的旅遊資源和自然景觀,建設科普園、採摘園、休閒觀光園等特色農業園區,不僅大大改善了農業基礎條件,而且提高了農業生産效益,有力推動了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濟源市克井鎮冬淩茶農業園區,種植濟源特色農産品冬淩草3680畝,2013年開始建設冬淩草精品園區,每年僅加工冬淩草青炒茶和接待休閒觀光,就增加收入近70萬元,冬淩草的影響力也大大增加,目前有多個廠家競相收購,效益明顯增加,帶動全市發展冬淩草種植3.5萬畝。目前,濟源像這樣的農業精品園區達到20個,特色園區28個,同時又提出了“一園兩帶十農莊”的休閒農業發展目標,打造農業全域旅遊,進一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科技創新驅動,農業生産效率全面提高。在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濟源市更加注重培育科技創新體系,不僅強化農技隊伍建設,提高農技隊伍素質,鼓勵農技人員主持、參與、推廣農業科研項目,而且加大與高層次科研院所的合作,先後建成了中國科學院綠色農業整合技術中心、中國農科院綠茵蔬菜種子工程院士工作站、隆平高科玉米種子研發中心等,多位全國知名專家多次深入濟源指導工作,為濟源現代農業發展把脈護航。
中國農科院綠茵蔬菜種子工程院士工作站利用濟源市王屋山區自然隔離優勢,大力發展蔬菜制種,大白菜、甘藍等十字花科制種量佔到全國的30%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種基地,一些關鍵技術獲得突破,蔬菜制種産量、品質、效益大大提高,農民收益不斷增加。
中國科學院綠色農業整合中心先後在濟源試驗建成5個綠色農業示範基地,推廣應用綠色農業整合技術。截至目前,濟源已認證無公害農産品80個,綠色食品23個,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9.3%。
農村改革激活,農業發展活力明顯增強。濟源市把深化農業農村綜合改革作為現代農業快速推進的突破口和助推器,積極爭取各項試點,取得了明顯成效,現代農業發展活力無限。全面推進土地確權頒證,2014年底已完成全市任務的85.6%。
作為河南省開發性金融支援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試點,濟源市探索建立“四台一會”融資模式,市財政列支3000萬元設立農業發展基金,累計撬動國家開發銀行1.5億元支援現代農業發展,有效解決了農業生産貸款難,激發了農業投資熱潮,帶動各類投資97.5億元,破解了農業投入不足的難題。
今年,濟源市又在2014年11個農村集體資産股份制改革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進農村集體資産股份制改革工作,將進一步增加群眾資産性收入,進一步盤活農村存量資産,激活農業現代化新活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