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海銀資本:中國製造需對接先進科技

  • 發佈時間:2015-05-29 16: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9日訊(記者 李景) 今天,海銀資本、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和鈦媒體聯合主辦的首屆“鈦·邊緣”創新大會夏季峰會在京舉行,來自美國的數位高科技企業領袖和中國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參加本次峰會,共話中國製造聯手美國高科技的未來。

  參加本屆峰會的美國高科技企業,多為是海銀資本長期關注並投資的企業。比如無線充電技術公司WiTricity、太陽能科技公司1366、空氣壓縮儲能公司Lightsail、私人太空飛行公司XCOR、飛行汽車生産商Terrafugia、可穿戴設備公司MC10、表情互動機器人Hanson Robotic、硬體生産製造網路平臺CircuitHub、讓盲人重見光明的生物科技公司Wicab、讓脊柱殘疾人重新直立行走的外骨骼醫療設備公司Rex Bionics等。

  此次峰會是這些美國高科技企業“組團”來華的第三站。此前,海銀資本已帶領這些企業訪問了杭州和廣州,與當地的企業家、政府探討美國高科技和中國製造業聯手的前景和潛力。海銀資本創始人王煜全表示,希望通過這一系列活動,讓美國高科技企業和中國製造企業對接合作,幫助美國高科技企業走出瓶頸期,同時實現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目前,以Witricity、1366、Lightsail等為代表的這些中小高科技企業正在成為美國的創新引擎。”王煜全説,隨著1980年美國拜杜法案的出臺,降低了美國中小企業獲得高校科研成果的門檻,大批美國中小企業從高校科研機構獲得專利授權,成為美國式的“萬眾創新”。

  由於在政府資助的研究發明中,發明人也有權分享專利授權許可收入,而且小企業有優先獲得轉移許可的權利,因而中小創新企業逐漸成為新的科技創新主體。不過,作為美國創新主體的中小高科技企業在井噴式發展的同時,也遭遇了瓶頸,比如批量生産能力不足、融資能力有限。“用最先進的技術實現0到1比較容易,但從1到100萬、1000萬,不僅需要技術上的提升,更需要大規模的生産能力和投資。”王煜全認為,中國強大的製造能力可以幫美國中小高科技企業突破瓶頸期。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以“市場換技術”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外國公司進入中國,以此獲得了強大的製造能力,建立了完整的製造業生態環境,積累了大量的資本。

  太陽能科技公司1366的首席執行官弗蘭克·范·米爾洛説:“中國的製造業碩果纍纍,我們準備從中學習。全球主要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商都在中國,1366也正與其中一些製造商一起進行客戶試用。”而空氣壓縮儲能公司LightSail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克萊恩更表示,“中國如果成為我們最大的市場,我絲毫不意外。”

  日前,國務院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指出製造業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要抓住機遇實現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這一轉變正也需要世界上的先進科技作支撐,而美國的高科技也正是我們合作的重要對象。“中國製造業如果此時與美國中小科技企業合作,在創新産業鏈的核心環節形成控制,通過製造力反向控制科技,形成科技紅利,可以成功擺脫現有的初級代加工地位,在全球市場樹立話語權。”王煜全認為,“一定要在蘋果沒有成為蘋果之前,特斯拉沒有成為特斯拉之前進行投資合作。”

  事實上,中國政府、企業家也已認識到聯手美國高科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此次美國高科技企業的訪華行動,受到了企業和政府的熱烈歡迎。”王煜全表示,基於美國企業和中國企業、政府的積極反饋,海銀資本計劃在今年10月份在美國波士頓舉辦大會,將中國製造與美國的創新技術進一步進行對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