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精準醫療看似高端發展參差

  • 發佈時間:2015-05-28 09:32:57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政策頻吹暖風 今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近600億美元 但投資界人士提醒:

  廣州日報訊 (文/表 記者涂端玉)本月中旬,國務院取消造血幹細胞移植、基因晶片診斷、免疫細胞治療等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審批,這意味相關市場將進一步被激活。海翔藥業海南海藥北陸藥業達安基因新開源……以上A股上市公司在被籠統劃分到醫藥板塊之餘,身上又多了一個悄然興起的題材概念——精準醫療。

  西南證券預估,今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接近600億美元,未來5年市場增速將達15%,是醫藥行業增速的3~4倍。

  對此,一位業內專家告訴廣州日報記者:“中國的精準醫療沒有輸在起跑線上,起點高、與國際領先水準差距小,這方面優勢比化學制藥大,但不少仍處於探索階段,項目發展參差不齊,投資者應多研究政策動向和業務進展,勿盲目跟風。”

  中美積極推精準醫療項目

  繼網際網路醫療概念之後,精準醫療又奪資本市場眼球。記者留意到,中美都在積極推動本國精準醫療、基因測序發展。今年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演講中表示啟動精準醫療計劃。而今年3月下旬,我國發佈了首批腫瘤診斷與治療項目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臨床試點單位名單。

  本月中旬,國務院發佈《關於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決定》,取消49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不再保留“非行政許可審批”這一審批類別,其中就包括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審批。具體取消的審批項目包括原來由國家衛計委負責的腫瘤免疫細胞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基因晶片診斷等。

  門檻較高落地卻水準參差

  “實際上,細分市場如基因測序、細胞治療、幹細胞移植等方面,已經有不少上市公司走在了前面,看好該概念前景有兩大因素使然。”對此,該業內專家向本報記者介紹,一方面,我國醫療政策未來很可能對該領域持續重點扶持,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雖然精準醫療在我國剛起步,但對醫療技術發達國家如美國而言,其發展同樣處於初期,“所以我們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和全球領先水準差距較小。”他表示,另一方面,基因測序等市場前景廣闊,可用於腫瘤篩查、産前篩查等,臨床需求性很高。

  據悉,在基因測序、診斷試劑方面,達安基因、迪安診斷紫鑫藥業千山藥機等都頗受資本市場關注;而在細胞治療領域,北陸藥業、中源協和國際醫學等企業均已入場佈局;在幹細胞技術領域,開元投資、長春高新天壇生物等也都有相關業務;人工醫用材料方面,人工眼、人工耳蝸、人工肝等項目都在推進,涉及A股上市公司包括海南海藥、冠昊生物吉林敖東等。

  行業觀察人士提醒投資者,精準醫療認知門檻較高,不少概念看似“高大上”,但落地發展水準卻參差不齊。像吉林敖東多年前開始投資人工肝,但生物人工肝項目尚需國家藥監局批准。海南海藥方面也表示,預計今年人工耳蝸銷量不大。此外,還有蹭快車的安科生物,日前才宣佈將進軍基因測序。“投資者還是要多了解業務進展。”其表示。

  連結

  精準醫療,顧名思義即從精準治療角度進行技術突破,個性化、重預防是其特點。包括基因測序、細胞治療、人工醫用材料研發運用等,或都可納入此範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