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友誼路上的開路先鋒

  • 發佈時間:2015-05-28 06:21:3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姜天驕 通訊員 謝析搏 羅 鑫

  50年前,一條天路跨越珠峰,讓中尼友好山水相連。

  50年後,一場跨國搶險救援,讓中尼人民心心相印。

  今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強震,瞬間山崩地裂,房屋倒塌、道路損毀、通訊中斷,多個村鎮變成“生命孤島”。救援力量難進入、生命營救難展開、受災群眾難轉移,道路搶通成為抗震救災重中之重。

  應尼泊爾政府緊急援助請求,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武警部隊緊急組建中國武警交通救援大隊,派出500多名官兵、180多臺工程機械,分別於5月3日和11日從樟木、吉隆口岸出境,執行中尼、吉加公路的搶通保通任務。救援官兵牢記使命、英勇頑強、連續奮戰,在友誼路上續寫了開路先鋒的時代風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專業敬業的“國家隊”

  烈日炙烤著大地,蜿蜒在群山中、擔負中尼兩國陸上貿易“黃金通道”的中尼、吉加公路在強震後“遍體鱗傷”。5月4日9時,中國武警交通救援大隊操作手、中士方洋駕駛挖掘機駛過中尼友誼橋,一路爬坡過坎、開山劈石,快速清理橋頭的廢墟。47歲的尼泊爾商人喬倫踩著滿地落石,深一腳淺一腳地來到挖掘機跟前,衝他豎起了大拇指。

  “走出國門,代表的是中國形象,樹立的是國家品牌!”中國武警交通救援大隊總指揮傅淩介紹説,中國武警交通救援大隊主體由武警交通部隊抽調精幹力量組建。武警交通部隊長期從事公路建設和養護任務,是列入國家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執行國家救援任務的“國家隊”,先後參加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甘肅舟曲泥石流等國內重大自然災害搶險救援任務,是一支能打勝仗、善打硬仗的專業救援力量。

  “中尼公路依山而建,一邊是萬丈懸崖峭壁,一邊是湍急的中尼分界線波曲河,道路中間橫亙著被山體滑坡沖毀壓垮的房屋,路上排滿了排隊等待通關的車輛,作業空間狹窄,搶通難度極大。”傅淩介紹説,為破解救援力量難展開的難題,救援大隊積極創新搶通方法,採取“分段推進、多點展開、先通後擴、搶通結合”的作戰法,科學編組專業技術人員和大型機械設備,救援當日就推進19公里。

  無人機在施工地段上方盤旋飛行,三維鐳射掃描器展開地質災害評估,“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跟進防疫……這支走出國門的中國武警交通救援大隊可謂兵強馬壯,專門組建了地質偵測、地質勘查和醫療救護3支專業分隊,擁有某新型無人機、泥石流地聲預警儀、裂縫報警器、滑坡伸縮預警儀等先進設備,全程開展災情偵測、險情排查和疫情評估,為道路搶通提供了精確數據支撐和安全防護保證。

  救援大隊出征僅118個小時,搶通損毀最嚴重路段31公里,拓寬平整加固道路17公里,清理塌方體11萬餘立方米,實現中尼公路全線貫通;連續奮戰216個小時,搶通損毀最嚴重路段18公里,拓寬平整加固道路112公里,清理塌方體28萬餘立方米,成功搶通吉加公路。尼軍方代表、工程大隊主要負責人卡德卡中校稱讚道:“中國救援隊專業敬業,令人敬仰!”

  打贏跨國救援攻堅戰

  5月4日13時20分許,尼泊爾新圖巴爾恰克縣境內庫達裏山山腰,地質勘查分隊隊員陳金寶跟藏族工程師江白拉著皮尺,測量一個山體新縫隙的長度。

  余震突然襲來,一塊滾落的飛石,砸在了陳金寶的安全帽上。他腦袋一晃,被巨大撞擊力砸了一個踉蹌,差點兒摔倒在地。揀起安全帽,陳金寶發現,安全帽的頂端,被石頭砸出一個拳頭大的癟窩。半天才緩過神來的戰友們,都驚出了一身冷汗。

  由於震後山體鬆動,加之尼泊爾境內路段山高谷深,受到余震、降雨影響,山體不時會降下一些“碎石雨”,給作業官兵生命安全帶來威脅。但無論情況多麼複雜危急,救援官兵們始終豁得出、不怕死、敢拼命,堅決打贏跨國救援攻堅戰。

  5月12日下午3時許,尼泊爾再次發生7.5級地震,塌方滑坡呼嘯而下,剛剛搶通4天的中尼公路又被無情摧毀。為儘快掌握災情,總指揮傅淩率7名突擊隊員,冒著余震勇闖飛石流沙區,徒步20多公里,為科學制定搶通方案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搶通現場,16名軍師職領導幹部身先士卒,33名團職幹部衝在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有效激發了廣大官兵勇上一線、敢打頭陣的戰鬥熱情。

  5月13日,吉加公路一號作業點,滑坡塌方將整個路基完全沖毀,凸起的山包將整個路面堵得嚴嚴實實。“在這個地方作業,膽小了不行。”第一突擊隊現場指揮員王世鵬介紹説,塌方體下埋有尼方遇難人員,尼方請求幫助挖掘遺體。由於塌方體總量太大,跟山體連成一體,只能採取開闢便道、分層剝離的方法進行搶通。挖掘機操作手作業時稍有不慎,山體受到震動影響,就會引發二次塌方。

  説話間,只見王佔平駕駛挖掘機直衝塌方體頂部,一會兒撥山開石,一會兒挖鏟倒壓。突然,山體上方一塊巨石毫無徵兆地滾落下來,王佔平果斷駕駛機械後退。當巨石滾過時,離挖掘機履帶只有1米的距離。

  據了解,經過救援官兵100多個小時的連續奮戰,搶通損壞最嚴重路段48公里,清理塌方體16萬餘立方米,再次成功搶通中尼公路。執行任務中,17名戰士火線入黨,10名官兵火線立功,50余名官兵受到上級表彰。

  跨越喜馬拉雅的友誼

  5月20日下午3時30分,在尼泊爾提莫裏村,和尼軍方共同宣佈吉加公路實現全線貫通後,中國武警交通救援大隊從自己攜帶的物資中,勻出5噸大米、麵粉和方便食品贈送給當地受災群眾。

  “你們不僅為我們搶通了道路,還送來了食品,太感謝中國了!”38歲的村民克什納一邊親吻剛剛領到的大米,一邊向救援官兵表示謝意。

  “每名救援官兵,都是傳遞中尼友誼的使者!”中國武警交通救援大隊分隊指導員何林介紹説,他們制定了《宗教禁忌十條》《民族習俗十條》《救援紀律“十不準”》,教育引導官兵發揚國際人道主義和國際合作精神,遵守尼泊爾法律法規,尊重當地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積極為受災民眾做好事、辦實事。

  過沿途村莊,救援官兵駕駛機械不挂斷一根電線、不壓壞一根水管;搶通道路中,將堆積物、塌方體轉運至適當位置堆放,不向河中一推了之;處理壓埋物品時,堅持登記造冊,妥善移交車輛、錢款和重要物資;挖出遇難者遺體後,救援官兵都精心處理、脫帽默哀;行軍拔營前,將生活垃圾一律焚燒掩埋、消毒防疫。尼泊爾軍官貝斯卡裏感動地説:“中國朋友用真誠幫助我們,用行動傳遞尊重、友誼和溫暖。”

  5月21日11時,醫療救援分隊來到尼泊爾北部邊陲山區熱索瓦村進行巡診。聞聽消息的村民,在臨時診所門口排起了長隊。“有受傷嚴重的村民麼?”“庫馬瑞,前幾天右肩被飛石砸傷,出現了感染。”村民尤巴傑説道。

  醫療救援分隊隊長金峰帶領部分隊員,沒來得及卸下背囊,就快步趕至庫馬瑞家查看病情。他們用漢語、英語和尼語交流,醫療隊員們和庫馬瑞配合得更加默契。不到20分鐘,隊員們就為庫馬瑞進行了切口清創和換藥包紮。

  隨後,醫療救援分隊向當地醫療機構贈送了價值5萬元的藥品器材。為便於患者使用,隊員們一種一種地交接,並特意詳細標注好中英文對照説明。“中國軍醫為我們想得真是太週到了。中國人民真是我們的好鄰居、好朋友。”當地醫療機構代表謝熱斯塔説。

  5月24日,中國武警交通救援大隊凱旋歸國,尼泊爾周邊村莊的村民自發前來為官兵送行。“你好”、“謝謝”之聲不絕於耳,村民們以敬禮、鼓掌等方式向救援官兵表達感謝之情,村民隆巴在手上寫下“Thanks China(感謝中國)”。尼軍方聯絡官約西拉著中尼兩方人員,在“中國人民堅定與尼泊爾人民站在一起”橫幅下合影留念。“雖然我不記得每個人的名字,但我知道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中國’。他們每天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尼泊爾人民。”當地警察帕尼壓激動地説。

  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高不過中尼兩國人民的友誼。蜿蜒的波曲河,水流濤濤,仿佛靜靜地訴説著中尼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和救援官兵的英雄故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