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普健康水知識 掃除“水盲”

  • 發佈時間:2015-05-28 02:38:26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水是生命之源,人體中大部分含量都是水,隨著年齡增加,人體水含量逐漸減少。胚胎期水含量可達98%,新生兒平均為80%,到10-16歲以後,逐漸達到成人水準。60歲以上的男性含水量為50%,女性約45%。因此,飲用水的好壞對人體健康有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但看起來一樣的水,實際上可能並不相同。

  飲用水種類與酸鹼性

  水有酸鹼之分。水的酸鹼度是由溶解于水中的礦物質決定的。天然的水裏往往含有鉀、鈣、鈉、鎂、偏硅酸等多種礦物元素,多呈弱鹼性,pH值大於7。去離子化處理過的水往往不含有這些重要的礦物元素,多呈酸性,pH值小于7。

  純凈水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陽離子,因此對水的來源要求低,微污染水甚至污染水都可以作為水源水,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時,也把陽離子去除了。飲用天然水則反之,對水源要求高。

  【天然水】取自未受污染的泉水、水井、水庫、湖泊或高山冰川等天然優質水源,經過一系列過濾工藝凈化而成,水中存在多種天然礦物元素,水質呈天然弱鹼性,是適合人體長期飲用的水。

  【純凈水】一般以城市自來水為水源,通過反滲透等工藝去除水中所有雜質,但同時也去除了人體所需的鉀、鈣、鈉、鎂等天然礦物元素,水質一般呈酸性。

  眾所週知,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是水,我們體內的水是以怎樣的一種狀態存在的呢?

  人體裏水的狀態不是“純凈水”

  水的生理功能大家一定都不陌生。當食物進入口腔和腸胃後,需要依靠消化液體幫助消化食物,這些消化液體的水含量高達90%以上。人體的代謝化學反應都在水中進行,水不僅是生化反應的介質,而且也參與體內氧化、還原、合成、分解等化學反應。由於流動性強,水充當體內各種營養物質的運輸載體。同時,水是調節體溫的重要物質,參與三大步驟:利用氧氣進行氧化代謝,釋放能量,再通過水的蒸發可散發更多能量,避免體溫升高。水的潤滑滋潤功能可以避免組織器官磨損,保持皮膚的柔軟。稀釋和排毒功能有助於防止高血壓、糖尿病、過敏等多種疾病。總之,人的各種代謝和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所有在人體器官之內輸送或者進行生物轉化的物質,都是溶解于水的。當人體從外部攝入營養後,在人體器官內,水總是將不同的電解質(例如鉀離子和鈉離子)混合起來。

  所以,人體裏水的狀態不是“純凈水”,而是一種鹽類的,適用於輸送電解質的混合物。這種混合物的大部分吸收了身體裏的固態營養,小部分用來運輸飲料和飲用水。

  長期飲用純凈水

  會導致人體內礦物質析出

  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中的營養》論文集指出,純凈水的攝入不僅不能幫助身體獲取礦物質,反倒增加身體的鈉、鉀、鈣、鎂等礦物質排出。長期飲用缺乏礦物元素的水會帶來以下風險:直接影響腸道黏膜、新陳代謝和礦物質動態平衡等人體機能;影響鈣和鎂的攝入;影響其他必須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增加飲食中攝入有毒金屬元素可能性;增加心腦血管病的風險。

  德國營養學會同時指出,只飲用純凈水,和人體缺乏電解質導致營養不良有關。為健康考慮,不建議經常飲用純凈水。純凈水不能及時補充人體內流失的電解質,同時還會稀釋體內的濃縮電解質。使人體失去了電解質動態平衡的狀態。 這樣的水進入人體後,將會干擾體內細胞之間水分的傳輸和分配,使重要器官的功能受到影響。

  專家提醒:長期飲用純凈水,不利於人體健康

  人們感到疲勞、虛弱和頭痛、肌肉痙攣或者心律不齊。上述症狀,都可能是每天飲用大量純凈水,體內缺乏必要的電解質所致。

  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的《健康飲水指南》指出。歐洲國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禁止 喝純凈水及用純凈水泡製的奶粉。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準則》指出,人體從飲用水中攝取一定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其中鈣、鎂的典型攝入量約為成人總攝入量的5%-20%。特別是鎂,水中鎂的吸收率可高達59%,水中的鎂是人體營養最好的來源。《中國居民推薦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指出,像氟、鉻等人體必須的礦物質,需要從飲用水中獲得補充。

  上海教育委員會、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都已明確發文,指出飲水是提供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重要途徑之一,長期飲用純凈水可能會使人體某些礦物質或微量元素攝入不足,會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危害,對正處於生長髮育期的中小學生影響更大。因為純凈水容易導致兒童體內各種微量元素、化合物和各種營養素的流失。因此,不建議中小學生飲用純凈水。

  文/肖仕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