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商業健康險“破繭待飛”

  • 發佈時間:2015-05-28 02:37:12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李 鐵

  實習生 郭琴琴

  5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借鑒國際經驗,開展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鼓勵購買適合大眾的綜合性商業健康保險。自去年以來,從保險業“新國十條”到《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出臺,再到開展購買商業健康保險個稅優惠試點,業內強烈感受到國家將健康保險放在完善醫保體系和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大格局中通盤籌劃,商業健康保險有望獲更大發展空間。

  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在國務院決定下發後,5月12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保監會三部委聯合出臺健康險稅優政策《關於開展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工作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指出,個人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産品的支出允許在當年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200元/月)。

  人保健康山東分公司總經理林健介紹,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預測,如按照每人每年扣減2400元稅基進行計算,健康險稅優政策全面鋪開後每年將減少60億元的個稅收入,相當於每個納稅人每年少交250元個稅。

  儘管投保人得到的實惠有限,但山東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呂志勇認為,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個商業保險稅優政策,而且是從需求端刺激消費,對其他商業保險品種有示範作用。

  事實上,該項政策對保險業的影響要更大。

  林健算了一筆賬,2011年全國個稅納稅人數為2400萬,若在健康險稅優政策下,每人每年購買商業健康保險2400元,政策全面鋪開則每年總保費最高可達576億元。

  如果稅優政策能夠激發居民購買健康保險、降低醫療費用負擔的意願,市場潛力還將持續放大。

  目前,我國居民就醫自付費用的負擔依然較高,2013年我國衛生總費用3.17萬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個人負擔比例仍高達33.9%(1.07萬億元),假設個人自付醫療衛生費用轉由健康保險負擔的轉化率為10%至20%,將産生1000億元至2000億元的可觀市場規模,林健預測。

  我省將有城市參與試點

  《通知》指出,擬在各地選擇一個中心城市開展試點工作。除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全市試點外,各省、自治區分別選擇一個人口規模較大且具有較高綜合管理能力的試點城市。這意味著我省將有城市率先參與該項政策,至於具體實施辦法,透過《通知》可知,將由各省在《通知》的基礎上制訂方案,最快有望七月面世。

  儘管《通知》為稅優政策設計了頂層方案,具體將採取哪種方式目前仍未可知。林健預計,符合免稅要求的商業健康保險産品形態可能是包括了醫療保險、重疾保險、護理保險和個人賬戶累積等多種責任在內的個人長期綜合性健康保險産品,也可能是保監會對免稅健康險産品的開發出臺指導性意見,各保險公司可以在限定範圍內自主設計、開發産品。

  為此,該公司已針對健康險稅優政策成立了由主管副總裁為組長、産品開發部、運營管理部和相關業務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小組,在産品開發、市場行銷、運營保障等方面進行研究準備。“如果政策允許保險公司自主開發産品,我們將快速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稅優産品並進行産品備案。”林健告訴記者。

  後續利好政策將持續

  商業健康保險是以被保險人的身體為保險標的,保證被保險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傷害時的直接費用或間接損失獲得補償的保險,包括疾病保險、醫療保險、收入保障保險和長期看護保險。

  近年來,我國商業健康險得到了持續發展。截至2014年末,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587.18億元,同比增長41.27%。不過,與同為人身保險的壽險公司相比差距還很大,當期壽險原保險保費收入高達1.09萬億元,而且,目前保險公司經營商業健康險還面臨著盈利難題,專業健康保險公司基本都處於虧損狀態。

  保險講求大數法則,投保人數少,風險集中在保險公司,長久以往會挫傷保險公司積極性,國家正在改變這種現狀。呂志勇説:“商業健康保險改革正走在其他業務前列,除了出臺多項利好政策,醫保卡餘額可以購買商業健康險等實實在在的措施也不斷,未來甚至有可能出現保費補貼。”

  “除需求端刺激外,供給端的激勵機制未來也會出臺,政府可以對商業健康保險公司免稅、補貼,在保險公司産品開發、銷售推廣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呂志勇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