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評論:僅降關稅,進口日用品恐仍難便宜

  • 發佈時間:2015-05-27 19:02:00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首席評論

  □張敬偉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自6月1日起,我國將降低部分服裝、鞋靴、護膚品、紙尿褲等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稅率,平均降幅超過50%,其中護膚品進口關稅降幅達60%。

  入世(WTO)以來,我國關稅“減讓”是“一直進行時”。本次降低關稅的商品品種不少,進口關稅稅率下降幅度也很大,尤其是護膚品進口關稅稅率從5%降至2%,降幅高達60%。如果聯想到前些年已經降低關稅的商品,我國已經降低了服裝、鞋靴、護膚品、嬰兒食品和用品、廚房炊具、食具、眼鏡片等多類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

  此番降低的諸多日用消費品關稅稅率,既是兌現入世承諾,也具有意味深長的現實意義。

  現在是電商代購流行的時代,也是富起來的中國人“闖世界”旅遊購物的時代。時尚消費達人,如果沒有“實踐”過上述兩種消費方式,可能就“out”了。但消費方式不僅表現在時尚上,更體現趨利和理性。簡言之,在中國市場購買進口商品,無論是奢侈品還是日用消費品,和海外代購和國外購買相比,並不具備價格優勢。進口日用消費品價格高企,主要原因是稅費太高——稅包括了進口關稅、增值稅還有消費品;費更是五花八門,從進口環節到終端消費者那裏還包括國內流通成本和銷售商利潤,若期間再多一些中間代理商更會形成價格層層加碼的情況。

  但是降低進口商品的關稅,畢竟使進口商品成本降了下來,而且傳遞給進口商政策導向下的“降稅-降價”資訊。對於敏感的進口商和銷售商而言,他們或會依據關稅降低的資訊,調整銷售環節的費用附加和利潤構成,從而形成進口商品價格的趨勢性下降。即使這種傳導效應不彰,根據財政部發佈的上述商品的關稅降幅,消費者可用算術方式看看能佔多少“便宜”。

  除了讓消費者獲益的民生福祉方面,此番降低一些日用消費品的關稅稅率,也有宏觀經濟層面的考量。當前,我國處於經濟下行的“新常態”,內需市場不振,外貿出口乏力。然而,中國消費者的海外消費能力卻很強勁,2014年中國出境人數超1億人次,境外消費超1萬億元人民幣。專家認為,若有1/3或1/2的消費回流,就會拉動社會消費增長1到2個百分點。

  此外,海外消費力不可能全部拉回到國內市場,但從消費進口的高增速看(去年我國消費品進口增速達14.9%)如果降低進口環節稅收,將使相當的海外消費回歸內需市場。由此可見,日用消費品降低關稅,也是決策層調結構、穩增長的具體舉措之一。甚至可以説,日用消費品降低關稅,或只是小試牛刀,未來還可能有大的稅收減讓舉措。

  須知,進口的日用消費品中,有很多被習慣性地視為奢侈品,如護膚品和化粧品。其實,這些商品已經成為日常使用的平民化消費品。基於“奢侈品”的消費稅已經沒有意義,但此類進口商品,如化粧品進口關稅只有10%,但是消費稅卻高達30%,此外還有17%的增值稅。按照複雜的計算,綜合稅率超過57%。由此再看關稅降低——哪怕是“零關稅”,稅率還是高達47%強,到了終端消費者,價格還是高得離譜。

  真正惠民、拉動內需和“外需轉內銷”的降稅,關稅降低象徵意義成分更大,實質性的降稅是將高企的消費稅率降下來,另外,增值稅也有降價空間。

  (作者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