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農業逐步撐起我市農民增收“半邊天”
- 發佈時間:2015-05-27 00:37:47 來源:蘭州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蘭州地處西北,大部分屬山旱地農業,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及部分中藥材。經過近幾年對農業的大力投入和發展,尤其是對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的大力推廣,讓旱作農業區逐步成為全市糧食的增長極。
今年,蘭州市將推進24萬畝國家級、18萬畝省級旱作農業示範區建設,突出旱作農業區的糧食生産主體功能區地位,突出玉米和馬鈴薯兩大高産作物,讓旱作農業慢慢撐起全市農業發展的“半邊天”。
旱作農業區成為全市糧食的增長極
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推廣是旱作農業區抗旱保墑增産的關鍵性技術,也是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是糧食豐産增收的有力保障。因此,近年來,蘭州市以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全膜壟作側播黑膜馬鈴薯、一膜兩年用等技術為主,全力推進旱作農業的發展。
“今年,我市在旱作農業區,實施54萬畝旱作農業工程;在沿黃灌區,以膜下滴灌、壟膜溝灌、壟作溝灌等技術為主,實施87萬畝高效農田節水工程。”市農委主任韋青祥告訴記者,今年我市將重點提高技術到位率,實行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加強旱作節水技術研發與創新,探索可持續發展的糧糧、糧經輪作倒茬制度,提高旱作農業區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定灌區糧食生産能力。
據了解,今年我市重點在小麥上推廣一批抗旱、抗病、抗倒伏、穗大粒多的優質品種;玉米上推廣一批抗旱、耐密、中晚熟、高産優質品種;馬鈴薯上推廣一批抗病、抗旱優質新品種,同時以原種擴繁補貼為突破口,完善脫毒種薯生産供應體系,健全脫毒種薯品質監測體系。
全力推進24萬畝國家級、18萬畝省級旱作農業示範區建設,突出旱作農業區的糧食生産主體功能區地位,突出玉米和馬鈴薯兩大高産作物,突出關鍵增産技術的整合創新,把旱作農業區打造成全市糧食的增長極。落實11個糧食高産創建萬畝示範片建設任務,把高産創建與培育種糧大戶、發展專業合作社、推進專業化服務結合起來,逐步實現1個萬畝示範片至少有1個專業合作社,有條件的地方將示範片做大到2—3萬畝,示範帶動全市糧食生産實現穩中有增。
旱砂地西甜瓜成為一大特色産業
旱砂地西甜瓜是全市的優勢特色産業,因其含糖量高、品質佳,一直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但是近年來,受到壓砂資源的限制、勞動力提高等因素影響,新建砂田地有限。連作多年的老砂田土壤病菌含量高、枯萎病發生嚴重。
市種子管理局的一位技術人員介紹,如何為瓜農提供抗病、優質的西瓜品種資訊,使砂田發揮更大的效益,成為蘭州市堅持多年旱砂田西甜瓜新品種引進試驗的重要目標。通過試驗,全市相繼篩選出了隴抗9號、硒砂瑞寶等適合旱砂田栽培的西瓜品種,受到瓜農的好評。
為了將砂田西甜瓜這個特色産業做大做強,市種子管理局在開展玉米新品種等引進推廣示範項目的同時,緊密圍繞産業發展,在今年引進14個“雙桿四膜”大棚甜瓜新品種的基礎上,積極引進旱砂田西甜瓜新品種。
今年4月,市種子管理局技術人員在皋蘭縣九合鎮進行旱砂田西甜瓜試驗播種,該試驗點共安排了西瓜、甜瓜、籽瓜等38個試驗和展示品種。5月份,該局相關技術人員,在皋蘭縣九合鎮查看旱砂地西甜瓜品種試驗,詳細統計各參試品種的枯萎病發病情況。
同時,今年全市還引進了14個甜瓜新品種。目前,市種子管理局的技術人員已將新品種定植在皋蘭縣什川鎮上泥灣村一座新建的雙桿四膜高架大棚裏。市種子管理局緊密結合西甜瓜專家大院的技術優勢,佔領西甜瓜産業發展的制高點,多年來持續開展大棚甜瓜、旱砂西瓜的新品種引進展示試驗工作,篩選出了多個優秀的品種。
中藥材種植成乾旱地區的支柱産業
“為解決蘭州本地甘草種苗問題,滿足農民對中草藥種苗和中草藥新品種及高産栽培技術的需求,今年以來,市種子管理局開展了蘭州乾旱山區中草藥栽培技術示範推廣項目。”市種子管理局局長郭小俊告訴記者,中藥材種植已成為我市旱作農業中的一大特色産業。
郭小俊介紹,今年4月份,市種子管理局的技術人員到榆中北山採挖試驗田中草藥種苗,並對種苗數據進行了測量。試驗田種植的中草藥有三類甘草、黃芪、黃芩共11個品種,該試驗點進行了甘草育苗四項試驗:即甘草不同覆蓋方式對比試驗;甘草種皮不同處理方法對比試驗;甘草育苗不同用種量對比試驗;甘草育苗不同播種方法對比試驗。
為保證試驗數據的可靠性,同時篩選出適宜蘭州乾旱山區種植的中草藥新品種,總結出適宜蘭州本地的甘草育苗技術,通過此次中草藥試驗考種情況,計劃完善試驗方案,在2014年試驗的基礎上,2015年甘草育苗增加旱地和水地甘草育苗成本及收入對比,增加不同海拔甘草育苗産量對比,增加不同海拔山地和水地不同用種量對比。
榆中北山是典型的乾旱地區,近年來榆中縣努力把中藥材産業打造成為推動北山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2014年,全縣北山地區中藥材種植面積累計達到12.8萬畝,佔全縣總面積14.1萬畝的90.8%,産量達4.32萬噸,總産量值2.16億元,農民每人平均從中藥材産業中獲得收入1000元,佔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7.4%。”榆中縣農牧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藥材産業已成為輻射北山千家萬戶,促進農民致富的優勢支柱産業。
南薯北種基地開闢出新的致富路
5月25日,記者從市種子管理局獲悉,經過連續多年的馬鈴薯品種引種試驗,該局在40多個試驗品種中,從品種適應性、豐産性、抗病性、耐旱性等方面綜合比較,篩選出了適合於我市山旱地栽培的隴薯7號、隴薯10號以及適合中早熟的川水區種植的克新1號、lk99等優良品種。
為了加強良種覆蓋,今年,市種子管理局實施蘭州脫毒馬鈴薯北繁南種生産基地建設項目,從科研單位調進篩選出的優良品種脫毒種薯,在我市永登、榆中、皋蘭、紅古等地設立了優良品種脫毒種薯生産示範和新優品種示範點,輻射帶動良種覆蓋,推動良種良法配套實施。
4月20日,市種子管理局技術人員在榆中清水驛鄉蘇堡村設立的原原種生産試驗示範點,採用旱地起壟覆膜側播,設置不同的種植密度,針對生産目的,來探索總結出適合於山旱地的原原種種植密度。同時加大力度開展優良品種示範和新優栽培技術示範推廣,提高産業發展水準。
榆中縣清水驛鄉蘇堡村,在2012年以前,種植馬鈴薯的面積在300畝左右,品種大多是自留老品種或新大坪,畝産普遍在2000斤以下。2012年以後,市種子管理局通過引進繁育高産抗病的“隴薯7號”脫毒種薯原種、一級種新品種,使蘇堡村馬鈴薯産業的發展步入快車道。去年,蘇堡村僅“隴薯7號”脫毒馬鈴薯種植面積已達到1200畝,平均畝産達6000斤,每畝産值由過去的500元增加到現在的2500元上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