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安全”數據是怎麼來的
- 發佈時間:2015-05-26 03:32:47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2015年1~3月,農業部組織開展了第一季度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總體合格率為95.8%。“95.8”的高分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我國的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總體平穩,舌尖安全基本有保障。然而,各種出處不明或難以核實的關於農産品品質安全事件的傳聞,令關注食品安全的消費者在擴大了知情權的同時也不免真假難辨,心生疑惑。今天,記者帶您走近出具農産品檢驗檢測數據的權威機構和科學工作者,一起來看看——
本報記者郭少雅見習記者陳藝嬌
1 什麼是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數據
2001年,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個試點城市的蔬菜農藥殘留和生豬“瘦肉精”污染定點監測工作開始實施,進而逐步擴展到全國37個城市全年5次的蔬菜農殘、16個城市畜産品污染和5個城市水産品藥物污染定點監測——這便是如今的“舌尖安全”晴雨錶“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數據”的前身。
農業部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局監測處負責人曾慶告訴記者,如今農業部的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範圍已經擴大到全國31個省(區、市)的152個大中城市。檢測採取異地交叉抽檢方式,就是A省的檢測機構抽檢B省的農産品,B省的檢測機構抽檢C省的農産品,每2年輪換一次,極大地保證了檢驗檢測的公正客觀性。與此同時,各省(區、市)農業部門也建立了農産品品質安全監測制度,定期開展農産品品質安全監測。通過定期會商分析和通報農産品品質安全監測結果,加強檢打聯動、執法處罰和資訊發佈,在全國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監督的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機制。
近期,全國第一季度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數據出爐,監測覆蓋了31個省(區、市)152個大中城市的蔬菜、畜禽産品和水産品等3大類産品78個品種94個參數,抽檢樣品10292個,總體合格率為95.8%。其中,蔬菜、畜禽産品和水産品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4.3%、99.4%和95.9%。
幾個簡單的合格率背後,是龐大繁雜的檢驗檢測工作。部、省兩級每年監測農産品和農業投入品樣品總數近40萬個。每年僅國家例行監測抽檢的蔬菜品種就達50多種,監測的農藥指標多達58項。
2準確、公正的檢驗檢測數據是如何形成的
走進農業部農業環境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走廊上的三張證書影印件格外引人注意。技術監督部門的“計量認證證書”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農産品品質安全機構考核證書”標誌著這個實驗中心具備進行農産品品質安全檢測並出具檢測數據的資格;“農業部審查認可證書”標誌著這個檢測機構具備農業部産品品質監督檢驗測試機構的基本條件與能力要求,准許使用部級質檢機構印章。
“農産品品質安全監測,是用科學的方法監督和檢測代表農産品品質的各種數據的全過程。監測數據正確與否,直接導致結論和決策的正確與否。這就要求,從監測源頭開始,對農産品品質檢測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科學、有效的品質控制。”針對目前網路上經常出現的疑似農産品品質安全的新聞事件,農業部農業環境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主任歐陽喜輝説:“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與一個産業的發展有著高度關聯性。一份錯誤的檢驗檢測數據,就有可能給一個産業帶來損傷。正因為事關‘悠悠之口’,所以關於農産品品質安全的數據出具和發佈都要格外謹慎,高度負責。”
為了不斷提高檢測技術水準,農業部農業環境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每年都要參加農業部組織的農産品品質安全檢測能力驗證考核,該考核為盲樣考核,涉及有機磷、有機氯等67項農藥殘留,該67項農藥殘留又分成若干組,每組農藥殘留及含量均不相同。考核結果作為承擔農業部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的依據,每年都會有質檢機構因能力驗證考核不合格而不能承擔農業部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任務。
“接到農業部能力驗證領樣通知後,我質檢中心便會派出檢測技術人員,按照考核注意事項及要求,領回考核樣品,每個考核樣品僅夠一次檢測,如檢測過程中出現任何差錯,都沒有補救機會。自領樣開始的96個小時內,將農藥殘留檢測結果上報到農藥檢測數據收集系統,如未按時上報,系統將自動關閉。今年的能力驗證考核樣品,是檢測人員從武漢取回的。樣品進入實驗室後,檢測人員便要馬不停蹄地開展檢測考核,檢測技術要求很高,檢測的時效性、準確性半點馬虎不得。”該質檢中心的高級工程師高景紅告訴記者。
今年,中心承擔的是對甘肅省三個大中城市的蔬菜、水果品質安全例行監測任務。在實驗室的冷凍箱裏,有序擺放著勻漿冷凍的樣品盒,每個樣品盒上都粘貼樣品標簽。“每一份樣品進入實驗室後,就有一個唯一性的樣品編號,該編號自始至終不會變更。實驗室檢測的每份樣品都留有A、B樣,A樣用於實驗室檢測,B樣用於樣品復檢。樣品採集、製備、檢測、報告都必須按相關標準、規範、程式進行,以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公正。”高景紅説。
為了“粉飾太平”、“穩定民心”,檢測數據有沒有可能造假?記者代消費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歐陽喜輝給記者拿出一份剛剛出具的生菜樣品的檢驗報告副本和原始記錄,檢測原始記錄上分別有檢測人、校核人、審核人簽字,液質聯用儀分析譜圖上清晰地顯示了樣品編號、分析時間及各種待測農殘指標的數據,並有檢測人簽字;檢驗報告必須有製表人、審核人、批准人簽字,並加蓋質檢中心公章、檢驗報告專用章,騎縫章、計量認證標誌、農産品檢測機構考核標誌才有效。“分析譜圖原始客觀,每一個環節的檢測數據都有檔可查,這樣的雙‘三級審核’,從流程上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檢測結果錯誤的及時發現,也在制度上杜絕了數據造假的可能。”歐陽喜輝告訴記者,關於農産品品質安全數據的檢測和發佈,在《農産品品質安全法》裏都有明確的規定,出具任何不實數據的農産品品質安全檢測機構都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任何弄虛作假的行為,都將受到嚴肅處理。”
3 隨意性抽檢能否代表事實
關於媒體進行調查抽檢的新聞越來越多,消費者的知情權得到更好保障的同時,一些真假混雜甚至是完全失真的消息,不斷地積累著消費者的信用恐慌,也重創了辛勤耕作,規範經營的農業生産者。
“檢測是保證農産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這並不意味著任意一次隨意的抽測都是農産品品質的客觀真實反映。從開始採樣到最後的檢測結果出爐,抽檢的每個步驟都要做到科學嚴謹、符合科學實驗流程和法律的相關規定,最終的結果才是有效的。”北京農産品品質安全學會秘書長潘立剛博士説,想保證抽檢的結果具有科學性和參考價值,整個檢測過程必須做到以下五點:
檢測樣品要具有代表性和公正性。這意味著抽檢樣本的數量要足夠多、選取方法要科學。
檢測設備和檢測的方法及標準要符合相關要求。例如,如果檢測設備本身沒有清潔乾淨就會對檢測結果産生災難性的影響。
檢測機構具有相關資質。相關資質一般多指中國計量認證(ChinaMetrologyAccredita-tion,CMA)。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相關檢測機構必須要有CMA資質才能進行檢測。CMA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規定,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及可靠性進行的一種全面的認證及評價。認證對像是所有對社會出具公正數據的産品品質監督檢驗機構及其他各類實驗室,如各種産品品質監督檢驗站、環境檢測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等。有CMA標記的檢驗報告可用於産品品質評價、成果及司法鑒定,具有法律效力。
檢測結果應進行驗證,檢測樣品應留存供日後再驗證。
檢測結果的資訊交流與公開要慎重,避免誤導消費者和公眾。
“日後如果再看到類似‘檢測出真相’的消息,可以用以上五條一一進行對照,就能發現檢測結果是否可信。”潘立剛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