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格力成全球500強後:走格力+網際網路多元化道路

  • 發佈時間:2015-05-25 17:24:00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産業·公司】成為全球500強之後,格力要“+網際網路”

  “我認為真正成功的創業就是能夠釋放你的思想,把你想的變成現實。” ——董明珠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鄒錫蘭 | 廣東報道

  近日,《福布斯》公佈了“2015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格力”,000651.SZ)從去年的第501名上升至第385名,大步挺進全球企業500強行列。格力還將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家用電器製造商之一美國惠而浦拋在身後,摘得福布斯家用電器類榜單的全球桂冠。

  2009年,格力董事長董明珠曾在媒體上公開表示,“希望5年之內格力能進入世界500強之列”。去年格力以一位之差卻步全球500強門外,而此番大快步挺入,可謂“揚眉吐氣”了一番。

  從第501位一躍至第385位,格力憑藉什麼有了這樣的飛躍?

  靠核心技術創新完成飛躍

  在中國家用電器行業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格力在去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400.05億元,同期增長16.63%;利潤總額167.52億元,同期增長29.95%。這次榜單排名似乎讓人驚喜,又在情理之中。

  “500強只是個結果,背後是格力的核心競爭力,在技術和品牌方面的優勢。”格力一位高管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格力進入500強的闖關絕技在於“核心技術自主研發”。

  2014年,格力電器憑藉“基於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創新工程體系建設”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此次榮登福布斯家電類榜單首位,也為中國家電業乃至中國製造業樹立了新榜樣。

  實際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精神在格力得到充分體現,而格力的技術創新的原動力就來源於格力人一點一滴的積累。

  “未必每個人創業都能成功,你要相信100個人裏面,可能有90個是不成功的,因為時代在發展,一定是在優勝劣汰。但恰恰你可能去打工,到一個企業找了一個崗位,通過歷練也能成功。所以,並不是當老闆開一個公司叫創業,到企業工作一樣也是創業。我認為真正成功的創業就是能夠釋放你的思想,把你想的變成現實。”董明珠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

  這個把科技創新設為格力發展的核心的“空調女王”曾多次表示,科技創新投入,不設上限,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據公開資料,僅2014年,格力的研發投入遠超40億元,科研人員專業隊伍超過8000人。為了鼓勵創新,格力內部還設有激勵機制,根據産生的價值實行激勵,讓員工在精神和物質上得到鼓勵。

  “格力+網際網路”的多元化道路

  2015年伊始,格力開啟了“專業化道路的多品牌”發展戰略。據了解,一方面是構建智慧家電生態系統,發展智慧環保家居;另一方面,格力電器將建設垂直産業鏈,包括上游的壓縮機、電機、自動化設備等工業製品,下游的再生資源産業鏈,以及由空調技術延伸出來的相關産品的開發,這些都將成為格力電器發展的新增長點。

  “現在一提到‘網際網路+’,想像空間就特別大,很多人張口閉口就是大數據、平臺化等,整體呈現出一種狂熱狀態。”在上述格力高管看來,格力的本職是做家電,要回歸讓家電節能、環保、舒適的追求本位,因此不能把“網際網路”放在“空調”前面,應該是“格力+網際網路”。

  不管是“網際網路+”,還是“+網際網路”,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同時找到消費痛點,提供個性服務。格力相關方面負責人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格力在佈局接觸網際網路時相當審慎。格力商城已有遍佈全國30多個省份的3萬家配送點和6000多家售後服務網點,但仍處於試點階段。

  據介紹,格力的多元化戰略基於技術的積累,邁入智慧家居就得益於技術的嫁接。智慧手機互動平臺是構建智慧家居生態系統的一個環節。空調處於家庭能源消耗的主導地位,格力恰恰發現空調是切入智慧家居的入口,可以形成良好的智慧家居的生態體系,而這個體系中缺了個連接平臺,智慧手機恰好彌補了互動平臺的缺失。不過,格力手機目前仍未正式對外發售。

  集聚人才,培養核心競爭力

  去年董明珠在一個論壇上以《企業競爭的終極力量》為題進行了演講。她總結企業競爭的終極力量就是:培養人才、掌握核心競爭力。當國內外企業都過來“挖人”時,董明珠曾笑言“格力電器從空調行業的黃埔軍校變成西點軍校了”。

  顯然,格力能夠大步跨進世界500強的幕後推手正是這群“格力造”的人才。對研發精神的追求和投入,使得格力成為許多技術研發人員嚮往的地方。

  2014年畢業季,清華大學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專業專的一位博士就主動到格力毛遂自薦,最終如願進入了格力商用技術空調一部。讓他最開心的是公司有幾百個實驗室。“我們公司的平臺比國外的都要好很多。領導説最怕你沒有想法,你一有想法馬上就去試,公司馬上可以給你申請專利,你有多少個專利都給你申請。我們的東西是靠自己想出來,完全是創新的。”

  據了解,格力電器有一整套“選、育、用、留”人才培養體系,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晉陞機制,努力為員工搭建事業發展的平臺,尊才,愛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比如,投入約3000萬元建造員工培訓中心大樓,配備大量現代化多媒體培訓設施,為員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一位中南大學畢業的員工選擇格力,正是看中了這種公平的文化。“每個人到格力都有自己的價值,也都有自己的目標,格力是一個公平競爭的企業,只要有能力,敢於拼,就會有廣闊的前景等著我們。”他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説。

  格力還將在創新和市場方面繼續既有思路。不論是轉型做電商,還是目前成立自動化研發部門挑戰機械化領域,格力方面認為沒有捷徑可走,格力的核心優勢還是産品過硬。“我們做空調做了一二十年才進入世界500強,十幾年才追趕上別人,所以還是要專注地做實事。”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版權作品,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