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荒漠種菜:科技"澆灌"以色列沙漠農業之花

  • 發佈時間:2015-05-25 13: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楊志望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乾旱炎熱的荒漠中用地下苦鹹水種植蔬菜、鮮花和水果,每年出口歐洲等地賺取鉅額外匯。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卻真實地發生在以色列。

  以色列阿拉法谷地農業基地緊挨約旦邊境,北起死海,南到紅海,年降水量只有20到50毫米,是內蓋夫沙漠的一片鹽鹼地。經過30多年的開發,這片不毛之地已成為以色列重要的農業出口基地,蔬菜遠銷歐洲等地,為以色列贏得“歐洲的冬季廚房”美譽。

  “當初人們都覺得我們是瘋子,因為阿拉法谷地環境惡劣,人都難以在此生活,更別提種菜了。但事實證明這是可能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色列在上世紀60年代發明的滴灌技術。”在一處葡萄大棚內,當地農業研發中心的首席土壤和水研究員艾菲·特裏普勒博士指著葡萄架下的塑膠管笑著對記者説。

  據特裏普勒介紹,阿拉法谷地降水極為稀少,又遠離以色列農業供水管網,農業用水只能依靠從地下抽取的苦鹹水。“用鹹水澆地,為何地表不見白色的鹽漬,葡萄也沒有被燒傷的跡象?”面對記者的疑惑,特裏普勒解釋説,這正是滴灌的奧秘所在。如使用漫灌和噴灌,地表肯定會出現鹽漬,久而久之,作物根部容易被燒傷。

  滴灌通常在作物根部下方的土壤中形成一個洋蔥形狀的含水層,作物根系僅在這個洋蔥形的含水層內發育,由於阿拉法谷地土壤是極為疏鬆的沙土,在供水量超過作物需要的水量時,多餘的水會把鹽分沖刷至含水層的周邊。定期超量供水,可將鹽分沖刷至土壤深處,不會形成積累,從而使作物根系生長區內的鹽分含量保持在最低水準。一般情況下,為防止鹽分沉積,供水量須超過作物實際需求的75%。

  大棚內幾名工人正在採摘葡萄。特裏普勒説,在阿拉法谷地墾荒,主要是看中這裡冬季溫和的氣候,這裡冬季日照充足,適宜種植反季水果和蔬菜。這裡的早熟葡萄可提前4個月供應市場,身價不菲。除水果外,這裡還種植彩椒、番茄等蔬菜,每年出口的新鮮蔬菜佔以色列新鮮蔬菜總出口量的60%。

  在沙漠裏種菜,蟲害是一大問題,但阿拉法谷地的種植戶卻很少使用農藥。在一片彩椒園裏,特裏普勒介紹説,為達到歐洲市場對農藥殘留的嚴格標準,阿拉法谷地主要採取三種辦法防範蟲害,以最大限度降低農藥的使用。一是給菜園和果園搭“蚊帳”,建塑膠大棚或紗帳,既可在晝夜溫差較大的冬季起到溫室作用,還能把菜園、果園和外界實行物理隔離;二是利用生物防治技術“以蟲治蟲”,如跳小蜂主要用於對付危害柑橘和葡萄的介殼蟲。通過使用生物防治法,除一些蔬菜外,大部分農作物無需使用農藥;三是高溫殺蟲法,在每年氣溫最高的7月和8月,在全墾區範圍內停止農耕活動,所有農田覆蓋塑膠膜,利用日照高溫殺滅地裏的害蟲。

  “使用農藥不僅會殺死害蟲的天敵,還會殃及人工放養在大棚內給作物授粉的熊蜂,所以我們的原則是儘量避免使用農藥。”特裏普勒一邊説一邊摘下一個彩椒讓記者品嘗。

  為了競爭歐洲市場,阿拉法谷地的農業專家正在研究不用化學品長時間保鮮蔬菜的辦法。特裏普勒説,以色列遠離歐洲,要和西班牙、摩洛哥等國的農産品競爭,必須要有長時間保鮮的技術,其中一個選項是利用氮氣保鮮。預計明年會推出新的農産品保鮮方法,屆時出口國外的以色列彩椒的保鮮期可望從目前的10天延長至30天。(記者楊志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