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開始青睞以色列創新
- 發佈時間:2015-01-26 08:08:00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以色列,雖只是個國土面積不足3萬平方公里、2/3國土被沙漠覆蓋、人口僅有約810萬的國家,但這並不妨礙其作為全球創新工廠的存在。
中國,用13億人口的勞動換來世界工廠的美譽,並積累了大量資本,如今則在全球經濟放緩、國際市場收縮的背景下,謀求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當以創新立國的以色列,遇上手握資本謀求轉型的中國,合作是註定會奏響的主旋律。
中以需求契合
“別看以色列面積不大,創新技術可不少。”談到以色列經濟特點,在當地工作生活近4年的中國駐以色列使館前商務參贊胡明一語中的。胡明介紹,以色列稱得上是科技立國的典範,擅長生物制藥、網際網路科技、水處理、清潔能源和高科技農業等多領域技術創新。
數據顯示,科技對以色列國內生産總值(GDP)的貢獻率高達90%以上。之所以能做到科技立國,胡明分析稱,一方面是因為以色列國土面積小,自然資源匱乏,很難發展勞動密集型或資源開採等傳統産業。同時以色列國家周邊環境複雜,開展區域貿易困難很大;另一方面則是以色列政府對國內創新産業一貫扶持,無論是政策還是稅收方面。這裡尤其要提到教育,以色列政府十分重視教育,當地人教育水準普遍較高。
如此優質的創新資源,之前一直被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的投資者所看重,反而在全球尋求創新項目的中國資本卻遲遲未能發現以色列的創新能力。
不過,胡明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以及中國對外開放戰略新格局的構建,中以兩國發現了彼此的契合,即中國可以為以色列進一步創新提供資本和市場;以色列則可以用技術助力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數據顯示,2013年前,中國投資方投資以色列科技公司的情況比較少見,但最近這種投資速度日益加快。以色列國家經濟委員會預計,2014年,中國與以色列公司之間的交易總額將達到3億美元,大大超過2013年的5000萬美元。
美國《華爾街日報》引用以色列特拉維夫廣告技術公司IronSourceCEO湯默·巴澤夫(TomerBar-Zeev)的話説:“中國是我們增長最快的市場,我們發現,我們的確需要中國的合作夥伴和投資者。”
技術投資加快的同時,中以貿易也增長迅速。據胡明介紹,他在以色列期間,兩國貿易額穩步增長,從2011年的87億美元直接躍升到2013年的108.3億美元。
合作領域多樣
那麼,中以企業之間究竟可以在哪些具體領域展開闔作呢?
在近日舉辦的“2015國際視野下的創新與資本論壇”上,活動的主辦方特別開設了以色列項目路演專場活動。活動上,以色列企業帶來了涉及社交網路、手機應用、智慧交通、醫療設備、網路安全、環保技術、行動通訊等領域的技術。
其中,來自以色列的NCF公司開發的技術可以把大型工業化廠房生産的廢棄二氧化碳和廢水轉化為可利用、可替代性的燃料和化學品,以減少碳的排放量;Night-Sence公司開發出的“手錶式”設備具有向糖尿病患者提供夜間實時低血糖警報的功能;專注于工業市場的科技公司n-Join的解決方案利用大數據和精密演算法可以提高生産的靈活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尤值一提的是,其中一些以色列企業已經得到了來自中國的投資。比如視覺搜索公司Cortica的技術模倣人類大腦識別圖片的工作原理,用戶只要用手機拍一張照片,馬上就能得到所拍物體的相關資訊。該公司目前已經得到了來自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奇虎360等企業的投資。
以色列工業研究中心亞太執行主任阿威·陸夫頓(AviLuvton)表示,今後兩年,中國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以色列政府開發項目的最大海外參與者。
中以之間建立在創新技術基礎上日益密切的合作,也受到了美日等發達國家的關注。《華爾街日報》就關注了2011年中國化工集團在以色列斥資24億美元收購了以色列農藥製造商ADAMAAgriculturalSolutions。2014年,中國光明食品集團也在一筆價值9.6億美元的交易中,買下了以色列乳製品公司TnuvaFoodIndustries的多數股權。《華爾街日報》稱,中國各個省份和各大企業正在以色列尋求新的替代能源、農業和水資源管理技術,以便解決中國快速的城鎮化進程催生的一些問題。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也在報道中稱,阿里巴巴、騰訊控股以及百度等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相關人士最近頻繁訪問以色列,以尋找可以開展合作的當地企業。
但胡明也提示有意赴以色列尋找技術的中國企業,以色列的創新技術的確尖端,不少甚至是歐美技術發展的本源,可以色列技術發展多停留在研發前端或中端,很少能直接引入市場創造效益,需要投資企業後期注資進一步開發。而這與中國企業傳統引入技術、生産,然後創造效益的模式有一定區別,中國企業赴以投資技術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