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平行進口車緣何陷入貨源之困

  • 發佈時間:2015-05-22 15:31:33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王亮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此前聲勢浩大的平行進口車試點,近來陷於貨源匱乏的困擾,而某些媒體炒作其為跨國車企的抵制和阻撓作祟,甚至稱這種限制已經“違法了中國反壟斷法,屬於變相壟斷”。本報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平行進口車的貨源渠道依然幽暗,地下運作還是常態,而且充斥著巨大的風險;貨源匱乏與變相壟斷幾無關聯,更與國外相關機構的查處力度,以及“渠道供應商”的不靠譜,成正向關係。

  曾被熱炒的平行進口車試點,眼下卻遭遇銷量遇冷的尷尬。貨源緊缺,成為平行進口車和車商一個無法繞開的難題。

  以上海自貿區平行進口車試點為例,17家大型車企高調進入,近兩個月時間、30輛車的銷量,無論如何各方都不會滿意。把憂怨的指向瞄準貨源和跨國車企的抵制,依舊難以掩飾這條供應鏈渠道無法解決的癥結。

  中汽協:寶馬改排量無可指責

  去年9月,2015款的寶馬X5、X6在美國上市,當這些車被平行進口到國內後,經銷商們發現關稅一下子多了很多,新款汽車的排量突然變大了。

  經銷商反映,2015款寶馬X5的排量是3004ml,2014款的排量是2979ml,兩款車的排量只差25ml,稅費卻相差近11萬元,車價甚至比4S店還貴。有報道稱,美國的經銷商認為增加25ml排量在美國市場沒有任何風吹草動,但中國的平行進口經銷商卻被這樣的調整搞得焦頭爛額,甚至不得不放棄進口這款熱門車型。

  有媒體指責寶馬有意為之,旨在抵制平行進口試點。也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我國反壟斷法第二條有明確規定,即使是在中國境外進行的行為,只要其對我國境內的市場産生了限制,或者(産生)排除競爭的影響,也適用我國反壟斷法。

  由此,輿論的導向,偏向了去年以來汽車領域反壟斷的思維軌跡,跨國車企的神經再度緊張起來。

  日前,中汽協新聞例會,首度回應這一敏感話題。

  媒體問:寶馬和賓士對於中國平行進口公開表示要進行調查。寶馬美規版私自抬高油耗標誌,以至於提高關稅,規避了平行進口優惠的承諾。關於這兩家企業對平行進口的抵制行為,中汽協有什麼看法?

  中汽協姚傑:我們沒有得到確切消息,或者説還沒有看到準確的報道。如果説某公司出口産品換了新型號,發動機排量從小改大了,這完全是市場行為。不論這個公司有沒有規避心理,有沒有其他想法,首先是有沒有違法,如果做到了守法,那麼守法前提下沒什麼可以指責。

  有業內資深人士對國際商報表示,規避了平行進口優惠的承諾,這從何説起?誰又給予過承諾?寶馬增加排量,不是一件簡單隨意的事情,發動機需要重新進行調教,而且必須進行一兩年的測試,根本不可能只是針對中國平行進口而來。

  而北京市立康律師事務所張曉宇律師在接受國際商報採訪時表示,在美國上市的車,顯然其終端市場是在美國,增加排量説它是對我國境內的市場産生了限制,還要高舉反壟斷大棒予以反擊,顯然缺乏法理的支援。

  寶馬方面對國際商報的回復是:我們X5在中國和美國銷售車輛的配置,都是因市場和客戶而定,企業每年都會投放新的配置。根據市場需求的不同,2015款車型性能、配置的調整也會不盡相同。銷售到中國,4S店分銷的車輛會根據中國的法律要求和本地實際情況進行調教,與其他市場的平行進口産品車輛有不同的技術參數。

  不同的貨源,適應不同的市場,平行進口只是一種貿易方式,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包括貨源。

  美國市場:圍追堵截有原由

  有消息報道,從美國購買嶄新豪車然後轉賣到中國的業務,美國聯邦檢察官及相關聯邦機構從去年就開始大規模打擊此類行為。

  本報記者在採訪曾經有美國售車經歷的汽車業人士時了解到,美方對平行進口到中國的車輛出口行為予以打擊,有其依據。

  業內資深人士、前通用汽車亞太區中國業務經理向國際商報表示,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汽車進口及相關環節的稅收超過100%,還需要進口許可證,進口車的價格自然不菲。而面對中國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不少北美經銷商蠢蠢欲動,私下與中方交易的“灰色市場”進行得如火如荼,有些港口擠滿了準備運往中國的車輛。一些北美經銷商不顧市場法規要求的不同,無視與車企的合同要求,依靠一些可利用的華人關係,在水貨市場賺個飽足。

  這位人士表示,美國法院打擊這種行為的法律依據,源自對合約的破壞。主機廠與每個市場的經銷商都有約定和承諾,對産品的銷售有指定區域的規劃,因為主機廠保護消費者,其産品要符合當地的路況、油品等特殊要求。對主機廠而言,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做法,也被市場認定為合理的銷售模式。偷偷把新車再出口,違反了區域銷售的合約,往往被告到法院並遭到法院的查處。

  《紐約時報》日前報道了美國佛羅裏達州勞德代爾堡商人邁克爾.A.唐斯的案例。他雇了十來個人到美國的車行購買新車。然後他把車賣給其他公司,這些公司再轉手賣到中國。在美國聯邦政府看來,唐斯的這種買賣可能違反了海關法規,對汽車製造商構成欺詐。

  這位人士分析,聯邦政府出面調查,也不排除這些經銷商涉嫌偷稅逃稅的可能。美國的稅務政策十分複雜,涉及到從零售商購車再出口,至少還有兩個納稅環節需要完成。

  儘管如此,有數據顯示,每年利用平行進口的方式進口到中國的車輛,大致保持在3.5萬輛左右。這位人士透露:一直以來,這些從事平行進口車生意的人,從來不敢大張旗鼓,而是地下暗中操作,並採取零打碎敲、螞蟻搬家的方式吸貨,一些人做到一年幾千輛車的規模還是可以實現的。

  這些人,應當是中國目前從事汽車平行進口“上家”,他們吸貨的多寡,會隨著美方打擊力度的強弱而變化。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對國際商報表示,美規車在美國平行出口,本身就是違規行為,屬於“灰色生意”;現在中國進行試點給予“正名”,但對整個交易環節來説,依然難以“漂白”。

  “去年下半年,特別是今年以來,美方的查處肯定加強了,天津這邊搞平行進口的已有連鎖反應,有些平行進口商已被淘汰出局了。”一位在天津口岸多年從事汽車平行進口的商戶告訴國際商報。

  渠道供應商:越來越不靠譜

  天津港目前是國內最大的美規車集散地,2012年駐紮在天津港的美規車經銷商達600多家。自多地包括上海自貿區實施汽車平行進口試點以來,天津的這些汽車平行進口商家因為擁有實踐經驗和既往的渠道,迅速成為試點市場的貨源依靠。

  這位天津的汽車平行進口商向國際商報介紹説,現在的天津市場也受到來自各地的競爭衝擊。相比天津而言,大連只有一個買賣平行進口車的車城,規模相對較小,來勢兇猛、頗有幹勁,而且對外談判幾乎都是抬價要貨,從不還口。天津方面也抱怨,自打大連人開始搞平行進口車以後,以往與國外渠道供應商的討價還價的話語權便消失殆盡,定價權淪落到外方。

  説到國外渠道供應商,記者的採訪對象都對此諱莫如深。

  前面那位天津客商説道,美規車的生意現在尤其難做,裏面很可能有一個“利益集團”在左右市場,但這個“利益集團”到底是何方人士,天津這邊也在猜測。可以肯定的是,風險正在加劇,因為美國那邊的老闆一會兒説可以接受訂單了,一會兒又説有檢查扣車的,經常是一種撲朔迷離的狀態。

  以往,天津口岸的平行進口車的經銷商,更多的是進口“新、奇、特”車型。在2012年以前,如果量大,基本使用小3C認證方式;如果就是幾輛車,往往用小批量方式。這些車商,通過國外渠道供應商吸貨,通過報關行和報檢公司進關,自己把持終端銷售環節,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近幾年,隨著暢銷車需求的大量出現,以及多地開展平行進口車業務,這個産業鏈的一些環節開始出現變故。

  有經銷商反映,現在國外渠道供應商,已經變得有些不靠譜了。

  前面那位天津客商也對國際商報透露,美規車比較難拿,今年更甚。天津方面現在又瞄準了加拿大車和歐洲版。不過,歐洲版也不是特別容易,裏面也存在變數。就在幾天前,有一撥歐版攬勝行政級的車已經上路,國外那幫人坐地又漲價,每輛車臨時加價3萬元,而且不商量。

  有經銷商的反映更甚,兩年前有一單生意就出了大事,不是車沒有找到,而是國外渠道供應商拿了2000萬的定金後,搞人間蒸發了,天津這邊的一家大的平行進口車商,被人“黑了”。由於教訓深刻,現在天津口岸的平行進口車商,基本都取消了現金交易,而改用信用證方式,但交易成本比以往又有所增加。

  對中國目前正在進行汽車平行進口試點的地區而言,貨源顯然是一個普遍面臨的問題。而對那些馳騁在中國車市又初涉平行進口業務的銷售巨頭來説,現在難以形成穩定的銷售營利模式。前面那位天津客商由此對國際商報表示:上海自貿區的平行豪車進口商,自己拿到貨源的可能性很小,要幹的話更有風險;説他們拿不到貨源,實際上是找不到“地下組織”,也沒有這個膽量。

  平行進口車:豪車降價貢獻率為零

  一段時間以來,寄希望於平行進口車低15%或更多的價格優勢,拉低豪華車的價格壟斷,進而改變豪華車市場銷售格局的理想化設計,被業界翻炒。現實的情況時,平行進口車銷量遇冷,市場毫無出色表現,而豪華車卻開始大幅降價。功勞顯然與平行進口無關。

  數據顯示,繼3月份達到5.08個月的行業庫存深度後,4月份進口車的這個數據再創新高,達5.1個月。庫存的高企代表市場需求的疲軟,部分産品在市場上甚至出現了量價齊跌的現象,同時進口車的供給也繼續下滑,市場上也出了罕見的供需雙降的現象。

  以易車網數據為例,奧迪A8L(進口)45TFSI由102.2萬元降為71.54萬元,降幅達到30%;寶馬X5(進口)xDrive35i典雅型價格由73.5降到66.15萬元,降幅為10%;攬勝極光(進口)2.0T5門耀動版由62.8萬元降為48.8萬元,下降幅度為22%;賓士SL級(進口)350時尚型,由122.8萬元降為82.8萬元,降幅更是達到了33%。

  對此國機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市場行銷部高級經理王存對《國際商報》表示,目前進口車市場上出現行業高庫存,量價齊跌,以及供需雙降的現象,可以説進口車市場的疲軟程度較2012年更甚。消除庫存尚需時日,可以説進口豪華車的銷售到了最困難的時刻。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此前的月度形勢分析會也表明,進口汽車平均優惠幅度從2014年7月的6.8%,迅速增長到2015年1月的10.7%,業界普遍擔心,2015年進口車市場價格再次滑坡。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進口車專業委員會主任胡絲羽表示,正常進口車價格下降,將會影響平行進口車的銷量和價格。因為平行進口車的市場行情不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而是由正常進口車市場價格決定的,如果正常進口車價格優惠幅度較大,平行進口車將會承受很大壓力。胡絲羽建議,行業不要因為媒體熱炒就盲目投資平行進口。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進口車價格下降,與平行進口毫無關係;進口車價格走低,是市場需求變化,以及授權渠道競爭進一步加劇的結果。建議有關部門和業界客觀判斷,對汽車平行進口問題予以重新反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