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斯柯達要“高成低就”?

  • 發佈時間:2015-05-22 15:31:34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何侖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同時擁有南韓車那樣的出色設計,德國車的技術、工藝、品質,這或許是一種理想的量産車型。在布拉格和佛羅倫薩品味、體驗了新一代斯柯達速派之後,我感到,它已經夠格了,雖然它能不能保持現有的價格定位,能不能得到市場的全面認可,還是個不小的問題。

  毫無疑問,彼得·希瑞爾大師主導的起亞和現代汽車的設計革命,僅用短短5、6年時間,就將這兩個南韓汽車品牌的價值提升了至少一個檔次。但人們總覺得對這兩個缺乏歷史文化底蘊的品牌來説,如此出色的設計之美來得有些突兀;而相對於産品的技術和品質含量,這樣的設計甚至有些浪費。

  不同的是,類似的設計革命剛剛在斯柯達身上發生了,以水晶元素為主的全新設計套在新一代速派身上,與斯柯達作為三個最老汽車品牌之一的身份、血脈中的尊貴基因和其捷克故鄉的傳統文化相符,也與其源自德國的技術、工藝和品質相稱。

  水晶元素始於2011年日內瓦車展上全球首發的VisionD概念車,在2012年上市的新一代明銳身上已經有所體現,在去年11月上市的新一代晶銳身上更多,而新一代速派,則真正實現了VisionC概念車(2014年日內瓦車展首發)預示的“水晶革命”——一場循序漸進的設計革命,水晶切割線條和造型及色彩恰到好處地融入了車身、車頭、車尾、車燈和內飾,細節之處也不放過。

  這場革命顛覆了斯柯達車型傳統的中庸風格,給速派帶來了全新的顏值。在這個講究顏值的時代,新速派的顏值能有多高?AUTOBILD號稱“歐洲大陸乃至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汽車週刊雜誌”,它對新速派的設計給了4顆星——“喜愛”,而最高的5顆星則是“理想中的”。

  但如果看一下與速派進行對比測試的對手,你或許會對這個4顆星評價刮目相看。這個對手是大名鼎鼎的賓士E級車——“德國商務車標桿”(AUTOBILD語),它得到的是3顆星——“可以接受的”。

  更誇張的是,在這場中檔品牌與豪華品牌、中型轎車與中大型轎車嚴重不對稱的測試對比中,新速派居然“完勝”對手,在各項數據評比中獲得總分588分,比對手高出33分,而滿分是750分。對速派的結論是:“速派的最大優勢在於:它沒有短板。速派是一款擁有難以置信的品質均衡,且性價比極高的汽車。”這讓斯柯達負責市場銷售的董事會成員安世豪喜出望外:這樣的對比測試結果可遇不可求,以後恐怕不會再有了!

  其實,一年前,AUTOBILD還做過“一個在三四年前還看似不可能的對比測試”——明銳1.4TSI對寶馬316i。其結論是:“實際上,斯柯達可以滿足我們對寶馬的所有期待。”

  這些結論都可信嗎?AUTOBILD是不是對斯柯達太偏心眼了?

  就我個人的感覺而言,造型上,速派已經不是傳統的斯柯達了,屬於一種大氣而又精緻、耐看的類型;動力、安全、舒適、資訊系統不用説,大眾同級轎車有的,速派都有了,只是相對這款車目前在中國市場的定位,顯得過於奢侈;駕駛感受是德係的、一流的;後排和後備箱空間是同級無敵的,這也是斯柯達傳統的絕活——同樣的車身尺寸能得到比對手大15%的空間。

  顯然,至少是在産品層面,斯柯達正在背離自己原有的定位,走向高端。這是其董事長范安德蓄謀已久的,曾設計過布加迪和奧迪車型的斯柯達總設計師約瑟夫·卡班真正嚮往的。對此,范安德、卡班和安世豪都毫不隱晦,在中國記者面前張口閉口就是“高端”。而實際上,新速派從設計、技術、工藝和品質上的確已經足夠高端,缺的只是品牌形象。在AUTOBILD對速派和賓士E所做的“喜好程度”7項對比中,速派有三項領先,兩項持平,唯有“形象”被評為3顆星,而對手是5顆星。

  新速派産品上已經“高成”,形象上還有待提升,那麼價格上能不能“低就”呢?

  或許會讓中國消費者感到納悶的是,AUTOBILD測試的那款125千瓦的賓士E220BlueTec基本價為44387歐元,而140千瓦的速派2.0TDI則為32290歐元,前者比後者近貴出33.3%,而在中國,同樣是國産車,動力水準與上述車型相近,前者低配車型的價格要比後者頂配車型高出60%。

  和同樣出自大眾MQB平臺的新一代PASSAT相比,在德國官網上,新速派1.4TSI手動擋起價是24590歐元,按目前1歐元兌6.89元人民幣的匯率計算,約合16.96萬元人民幣(1年前是1:8.5,約合20.9萬元),而同等動力系統的新PASSAT是26075歐元,約合17.99萬元人民幣(1年前約合22.16萬元人民幣)。

  在中國,目前速派自動擋起步車型的價格是18.16萬,同等動力系統的邁騰(德國PASSAT的中國版)為19.98萬,而現代索納塔八是17.48萬。

  如此看來,既然新速派在德國的價格定位仍低於大眾同級車型,在中國估計也不會例外。

  具有南韓車那樣出色的設計水準,德國車的技術、品質,加上南韓車的價格,如果新速派以這種狀態開始其在中國的生命週期,結果會如何?

  (作者為《國際商報·汽車週刊》主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