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化驗單的“門道”?
- 發佈時間:2015-05-22 07:31:41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打破砂鍋
到醫院抽血化驗的患者常有疑問:“醫院每天抽血化驗的病人那麼多,怎麼確保拿到的化驗結果就是我的呢?”“抽血化驗的結果靠譜嗎?”請關注——
日前,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舉辦了醫學檢驗公眾開放日,記者走進這傢具有百年曆史的醫院檢驗科,親歷了檢驗過程。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檢驗科主任王惠民告訴記者,完整的檢驗過程包括標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後三個階段,要確保檢驗標本無誤、檢驗結果靠譜,其中的安全防線無處不在。
七次查對確保無誤
患者抽血後,試管外面貼有條碼,除了條碼掃描識別外,醫院還要進行查對,一般來講,“抽血檢驗過程需要7次查對,”王惠民介紹。
患者繳費後憑發票或病歷本上的登記號交給抽血中心檢驗技師,技師將登記號輸入電腦,第一次查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檢測標本類型等,確認無誤後列印檢驗條碼。條碼一式兩份,一份有患者姓名、性別、年齡、檢驗標本類型、項目、送檢部門、列印時間,然後粘貼在試管上;另一份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項目、取報告時間和地點,交給患者取報告用,這是第二次查對。抽取血液後,血液標本放在抽血盒裏定時送檢,運送標本人員對標本分類,並進行第三次查對。交接標本時,接收人員再核對,並確認標本符合檢測要求後才接收。標本送達後,掃描條碼將患者資訊錄入電腦,進行第五次查對,工作人員核對電腦資訊與條碼資訊是否一致。標本進入儀器檢驗程式後,儀器自動查對掃描試管上的條碼,並按指令自動進行檢測。最後,患者憑檢驗條碼在自助取報告機終端拿到檢驗報告。
技師標本交接、條碼跟蹤共需進行七次查對,患者才能拿到檢測報告,應該説,這種多重保險使檢驗報告單出錯的幾率大大縮減。
努力使檢驗結果100%準確
王惠民介紹,“檢驗結果100%準確,這種説法不可取,我們只是努力達到這個標準。”王惠民帶領的品質管理團隊苛刻是國內檢驗界出名的,他這樣回答恰好是尊重科學。
在醫院,檢驗科是不起眼的“小作坊”,但它為醫生診斷提供參考依據。所以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至關重要。
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在於先進的檢測設備、優質的檢驗流程管理、經驗豐富的技師和患者的配合。
現在,很多大醫院都引進了先進的檢驗設備,但是先進設備不是萬能的,檢驗結果的復查、形態學分析的檢驗項目,必須依靠經驗豐富的檢驗技師的“手工活兒”。比如,檢測患者的痰涂片找結核桿菌的檢驗,連續不間斷的進行需要兩三個小時,標本的液化、離心、冷卻、涂片、加染色劑、洗片,再到顯微鏡下找結核桿菌,至少進行100—300個視野的鏡下搜索,稍有疏忽結核桿菌就會在鏡下一閃而過出現漏檢。另外,一些特殊的檢驗項目,如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有重要意義的抗雙鏈DNA抗體,其對檢測步驟的精準度要求相當苛刻。全程需要8個步驟,涉及到加液的都是以微升為單位,室溫必須控制在20℃—25℃,而且使用的校準品和對照品來源於人工血清,具有潛在生物危險性,同時負責該項目的檢驗技術同時做五六份標本檢測,且操作容器只有小指尖大小,所以此類手工活兒是對檢驗技師耐心、細心的大考驗。
王惠民介紹,儘管目前大多數檢驗項目在全自動流水線上完成,避免了許多可能由於操作人員的疏忽而造成差錯,條碼與實驗室資訊系統的應用基本可避免人與標本不符的情況。但品質控制的關鍵還在於操作先進儀器的人,如何維護保養好設備,如何保證標本的每一個轉運節點都是無縫介面,如何更多地關注細節,才能使報告離準確的目標更近。
專家建議檢驗前患者應按醫囑做準備,比如運動、過度空腹、飲食、飲酒、吸煙等可影響檢驗結果,為此,希望患者在檢驗前應控制上述因素,做好相關準備。
推動檢驗結果互認
目前,我國大醫院紛紛引進先進的檢驗儀器,縮短檢驗流程,縮短取報告時間。資訊化、自動化儀器,使血常規檢驗提速到可在25分鐘內發出報告,且檢驗內容更加全面,結果更準確。但是,如果各醫院間的檢驗結果互不認可,重復檢驗就會造成巨大浪費。
一方面,醫學實驗室技術對疾病診斷和防治的影響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保證醫學實驗室的品質至關重要,由檢驗結果不準確而進行重復檢驗的花費相當驚人。我國各大醫院對檢驗結果互認、重復檢驗等問題也日益引起重視。國家衛生計生委從2006年就開展檢驗結果的互認工作,目前已取得較大進展。
王惠民告訴記者,推進醫學臨床檢驗結果互認,最重要的是統一標準,使所有的檢驗結果都能溯源到該標準,就像重量都能溯源到國際上統一的標準砝碼。檢驗項目的統一標準稱為參考物質(或標準物質)。目前我國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一些大醫院都在從事這方面研究。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檢驗項目都能製備國際認可的參考物質,如血糖具有國際參考物質,而一些腫瘤標誌物則無相應的參考物質。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