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將最適合的産品技術帶到國外

  • 發佈時間:2015-05-22 06:16:0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下,各行業、企業成功走出國門的案例越來越多,建材、有色等行業也加快了“走出去”步伐。然而目前,建材行業中尚有不少企業在海外投資方面處於起步階段,面臨諸多挑戰。對有色行業來説,只有將最適合的産品技術帶到國外,適應國際市場變化,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才是企業“走出去”的立足之本。

  創新模式拉動當地經濟

  據《澳華財經線上》報道,澳大利亞格陵蘭礦物與能源公司近日發佈公告稱,繼2014年3月簽訂首份諒解備忘錄後,公司已與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色股份”)簽署第二份諒解備忘錄,並計劃於今年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作為有色行業“一帶一路”的先鋒,中色股份2014年承包工程業務大幅增長。據公司2014年年報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在建工程項目餘額尚有約14.4億元,且2014年公司承包工程毛利率大幅增長,達到17.09%,該數據在2012年、2013年僅有6.02%和10.78%。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逐步落實,為提升中國企業的跨國指數帶來了歷史性商機,作為集團公司‘走出去’的排頭兵,中色股份在廣闊的海外市場將大有可為。”中國有色集團副總經理孫加林近日在中色股份承建的伊朗南方鋁廠二期項目和伊朗阿拉克鋁廠項目現場調研時説,“與此同時,備受關注的國企改革將進入‘落實年’,改革紅利將得到釋放。中色股份將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努力實現中色股份在海外和國內有色金屬領域新的突破。”

  正是由於中色股份積累了豐富的海外項目開發經驗,由中色股份投資的尚比亞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作為中國在非洲設立的第一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和尚比亞第一個多功能經濟區,開創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新模式。合作區現已經吸引投資14億美元,擁有入區企業48家,區內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80億美元。目前,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在尚比亞累計投資超過26億美元,擁有14家出資企業,為當地提供了14000個就業崗位,提供各種捐助2000萬美元。

  創新技術引領産業發展

  中色股份之所以在“走出去”的路上能夠走得穩當,技術優勢是其制勝法寶。據中色股份相關人士透露,與澳大利亞格陵蘭礦物與能源公司簽署的諒解備忘錄主要是利用中色股份的稀土分離經驗和能力,對科瓦內灣項目稀土精礦進行開採,並建立一個垂直整合的稀土供應鏈。雙方將利用中色股份的先進技術,建立一個垂直整合的稀土供應鏈。

  作為我國傳統産業之一的玻璃行業,在自身面臨産能過剩的前提下,想實現“走出去”目標,融入國際競爭,沒有優勢技術顯然是不行的。

  目前,國內對超薄玻璃的需求量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由於科技含量高、産品品質高、投資成本高、生産工藝複雜,環境要求苛刻等的原因,長期以來,國內0.5毫米以下的玻璃基板産品全部依賴進口。正是看中這一市場缺口,國內多家玻璃企業紛紛加大在電子玻璃産品上的投資和研發力度。3月中旬,南玻集團宣佈成功量産0.33毫米超薄電子玻璃後,中國建材洛玻集團緊接著發佈了0.28毫米、0.25毫米超薄電子玻璃實現穩定生産的消息。3月28日,中國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宣佈,其電子資訊顯示超薄玻璃生産線已穩定生産出0.2毫米超薄玻璃基板。隨後,南玻集團0.2毫米玻璃也順利實現量産。

  作為玻璃行業“走出去”的領軍企業,福耀玻璃集團1995年便登陸美國搶佔市場。正是通過不斷創新技術、生産、銷售理念,福耀玻璃在美業務不斷擴大,如今每年銷售額近4億美元。2013年以來福耀玻璃在美國和俄羅斯分別設立了“福耀玻璃美國有限公司”和“福耀俄羅斯浮法玻璃有限公司”,總投資超過6.2億美元,成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海外最大投資項目。

  據福耀玻璃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福耀中國市場佔有率達70%,全球市場佔有率近20%,近一半的産品用於出口。福耀玻璃集團副總裁白照華告訴記者,目前福耀汽車玻璃配套銷售網點遍佈五大洲,並在全球主要汽車産銷區建立了4個設計中心,與各汽車廠開展同步設計、實時互動。福耀汽車玻璃目前已是賓利、賓士、寶馬等近10家世界知名汽車主機廠的合作夥伴。

  創新定位贏得市場先機

  中國建築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秘書長張佰恒認為,“在發展目標與戰略定位上,玻璃行業要以本土化發展為主轉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並重,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和市場,實現真正的國際化經營。”

  不難看出,在經歷了30多年的快速發展之後,玻璃行業轉變發展方式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和要求。“‘打鐵還需自身硬’,玻璃企業走出去,首先需要‘健康的體魄’,才能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對此頗有體會。

  日前,信義玻璃官方表示,信義玻璃斥資7700多萬港元收購位於馬六甲的土地興建玻璃生産廠,預計總投資達15.6億港元,希望通過在馬來西亞投資,打入東盟市場。公司行政總裁董清世在記者會上表示,這是公司邁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考慮到馬來西亞的外資策略,政治穩定,勞動力及原材料供應成本、技術及其總體經濟的增長,相信新工廠將會為其大大降低生産成本。”董清世表示,新工廠的生産將不僅限于出口,也會部分投放當地市場,滿足需求。

  此外,沙河市壯大建材有限公司將在坦尚尼亞多多馬市建設格法和壓延玻璃生産線,可年産玻璃60萬重量箱,有望於今年部分建成投産。資料顯示,這條生産線採用的是比利時格法生産技術與我國探索研製的吸收浮法技術相融合的技術,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等特點,能夠較好適應和滿足非洲國家對玻璃建材的巨大市場需求。由此可見,玻璃企業“出門”前,都做了明確的市場定位和産品結構劃分,而不是盲目投産。

  為了鼓勵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建議,可以從政策上支援企業走出去,建立和完善非經營型風險國家保障體系和境外投資應急援助機制建設;針對建材行業民營企業居多的特點,支援民營企業“走出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