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製造為什麼要升級

  • 發佈時間:2015-05-22 06:15:5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在長期粗放發展之後,中國製造業發展進入了“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

  ○ 中國製造業面臨著低成本優勢遞減和新競爭優勢尚未形成的兩難局面

  ○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將極大地激發中國製造業創新的內生動力

  “要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換擋但不失速,推動産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重點、難點和出路都在製造業。”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從現在開始,要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這正是制定《中國製造2025》的時代背景。

  擺脫“大而不強”的困境

  晶片是手機、電腦等電子産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中國已成為全球電子産品製造大國,但去年中國進口晶片的金額達到2100億美元,超過了石油。“缺核少芯”正是中國製造業的痛點之一。

  “中國製造業約佔整個世界製造業20%的份額,已經成為製造大國。”苗圩介紹説。工信部數據顯示,在500余種主要工業産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産量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我國共有100家企業入選“財富世界500強”,其中製造業企業佔56家。

  但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中國製造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工信部副部長毛偉明認為是“大而不強”。主要表現為,一是自主創新能力還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中國製造仍處於價值鏈中低端;二是品牌品質水準還不夠高,缺乏國際上有影響力、大型的跨國公司和品牌企業,品質事件也時有發生;三是産業結構還不盡合理,各地在産業佈局上存在同質化競爭,産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亟待提高;四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渠道還不夠暢通,沒有真正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在長期粗放發展之後,中國製造業發展面臨著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雙重困境,進入了“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現在,世界各國都提出了發展製造業的計劃,包括重返製造業、振興裝備製造業、實行新的工業化發展計劃等。”苗圩表示,中國則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正是要推動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

  在“雙重擠壓”下找出路

  雷柏科技是國內“3C”(電腦、消費電子和通訊)行業首家規模實施“機器換人”的企業。雷柏科技副總經理鄧邱偉介紹説,鍵盤、滑鼠等産品需要大量使用勞動力,重復進行擰螺絲、焊接、裝配、檢測等工藝,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和由人帶來的品質不可控因素,企業要找到新的優勢和動力,要提高品質的一致性和標準化,就必須實施自動化升級改造。

  “中國製造業面臨著低成本優勢快速遞減和新競爭優勢尚未形成的兩難局面。”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坦言。

  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我國製造業原有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漸消失。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2011年下降了560萬,直接導致用工成本上升。目前我國製造業工資普遍達到3000元至4000元,遠高於東南亞等國。據波士頓報告,中國製造業對美國的成本優勢已經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表明在美國生産只比在中國生産貴4%。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製造業還面臨著發達國家“高端回流”和發展中國家“中低端分流”的雙向擠壓。一方面,製造業向發達國家的回流已經開始,蘋果電腦已在美國本土設廠生産,松下公司將把立式洗衣機和微波爐生産從中國轉移到日本國內。另一方面,越南、印度等一些東南亞國家,正以更低的成本承接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轉移,耐克、優衣庫、三星、富士康等知名企業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

  同時,“我國製造業依然沒有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這種粗放的發展模式,對資源環境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必須向綠色發展轉型。”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雲虎指出。

  傳統方式必須轉型

  在全球個人電腦銷量下滑的背景下,聯想集團卻能逆勢而上,這是一家在全球都得到高度認可的中國製造企業。即使如此,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仍表示,聯想的一些運作手段和方式已經比較傳統,必須加快向網際網路化轉型,提供硬體、軟體和服務平臺結合的産品,並轉向以用戶為中心,為公司未來發展打造新引擎。

  “實施《中國製造2025》,推動製造業由大變強,是實現經濟穩增長、調結構、提質增效的客觀要求。”李北光説。數據顯示,製造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40%,工業製成品出口占全國貨物出口總量的90%以上,是拉動投資、帶動消費的重要領域。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於爬坡過坎的重要關口,製造業發展的水準和品質就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製造業還有4大優勢,分別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一大批生機勃勃的企業、一個發展製造業的長期戰略和一大批人才資源。”苗圩説。

  其中,一個超過13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國內消費市場,是我國製造業所擁有的最大優勢。城鄉一體化將成為拉動製造業內需增長的主要動力,“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也將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産業區域協調發展等,推動製造業的發展。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讓內需潛力和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為我國製造業發展開闢出更廣闊的空間。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將成為我國製造業發展的新紅利,極大地激發中國製造業創新的內生動力,催生一大批有活力的、高成長的中小製造企業群體。”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羅文認為,科技革命正在引發産業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將為我國製造業的趕超發展提供難得的歷史機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