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穩增長措施密集出臺

  • 發佈時間:2015-05-21 19:1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5月21日電(記者 李曉喻)中國官方近期為提振經濟增長正打出“組合拳”。

  自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求高度重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後,5月官方一系列穩增長措施多管齊下並明顯加碼。

  央行本月11日起實施其年內第二次降息,貨幣政策有所寬鬆;國務院日前發文明確暫緩清理稅收優惠,地方已出臺的優惠政策按規定期限執行,且財政支出進度明顯加快,積極財政政策持續發力。

  投融資方面,財政部、央行等三部委聯合發文要求支援融資平臺公司在建項目的存量融資需求,不得對在建項目盲目壓貸、停貸,發改委一天之內集中發佈6項關於鐵路和軌道交通投資項目的批復文件,總額近2500億元人民幣。

  外貿方面,國務院正式發“國九條”提振外貿,提出要深耕美、歐、日等傳統市場,加大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開拓力度,鞏固貿易大國地位。

  官方為穩增長不遺餘力,緣于二季度以來經濟下行壓力仍然不減。4月,中國投資和消費增速均跌至歷史新低,進出口雙雙下降,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月度漲幅已連續8個月處於“2”以下區間,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已連續38個月下降。5月匯豐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雖有小幅回升,但仍低於榮枯線50。

  考慮到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速已跌至7%,若二季度GDP增速繼續回落,完成全年經濟增長7%的目標難度料將更大。有鋻於此,加大穩增長力度正逢其時。

  官方此番政策“組合拳”有兩個特點值得關注。一是在穩定短期經濟增長的同時,注重培植新的增長動力源。如發佈“網際網路+流通”行動計劃,打通移動網路、物流等瓶頸,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進社區、進中小城市,既有利於刺激消費穩經濟,又能協同帶動農産品、消費、社區經濟等領域,發揮電商對宏觀經濟“四兩撥千斤”之效。

  再如,加速推動中國裝備和産能“出海”,不僅可一定程度上消化國內過剩産能,創造新的外貿增長點,還將倒逼中國企業在國際上“摸爬滾打”提高競爭力,打造更多中國製造的“金名片”。

  二是既能化解當前矛盾,又有利於長遠發展。如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不僅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解實體經濟“燃眉之急”,還將惠及投資、消費、地産和股票市場,並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進入收官階段。

  再如,用新發行的低利率債券置換存量地方政府債務及其他高成本負債,短期內對減輕地方政府償債壓力,解決地方債問題有利,長期來看也有利於銀行業和債券市場健康發展。

  這些政策的效果料將逐步顯現。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認為,二季度中國經濟將止跌企穩。

  不過,鋻於今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可能比去年還大,官方料將推出更多穩增長措施。最新發佈的《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要抓緊推出一批有利於穩增長、保就業、增效益的改革新舉措,使改革新紅利轉化為發展新動力。

  分析人士認為,今後穩增長政策繼續加碼既有必要,也有空間。以貨幣政策為例,匯豐銀行最新推出的“中國融資條件指數”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國的融資條件仍處於2009年經濟危機以來最緊的狀態。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指出,中國貨幣政策仍然有足夠多的政策組合選擇,現有的常規貨幣政策工具和定向結構性工具都有較大操作空間,可以在保持政策基調中性取向的同時兼具靈活性和前瞻性,並酌情適度走向寬鬆。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從前期降息降準的效果來看,下一步央行預計將繼續通過量價工具搭配,共同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