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索神經內分泌腫瘤精準診療

  • 發佈時間:2015-05-21 01:31:3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啟示錄

  2015年中國GIST/NETour大會于4月25日在上海成功召開,三位國際學者Prof. Ruszniewski,Prof. John Zalcberg和Prof. Peter Hohenberger以及國內多位著名腫瘤專家應邀出席。其中,來自中日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譚煌英教授,作了題為“GI-NET(消化道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治療的中國經驗”專題發言,概述了中國GI-NET領域近年來取得的成績以及不足之處。她説:“希望通過規範化的診治,能使更多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受益。”

   首開神經內分泌腫瘤專病門診

  2011年10月6日著名的“蘋果教父”喬布斯因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而去世,神經內分泌腫瘤逐漸進入了公眾的視野。事實上近30年來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病率在上升,隨著診斷水準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被診斷出患有神經內分泌腫瘤,新的有效的治療方法也在不斷涌現。在國外,針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治已有多家機構和指南,如ENETS、NCCN、NANETS等,國內也于2013年出臺了《中國胃腸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專家共識》,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醫生致力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研究,譚煌英屬於國內較早專注于NET研究的一批學者。

  為什麼會研究神經內分泌腫瘤這類少見腫瘤?譚煌英説起了她與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機緣,並非常感恩Paul Engstrom教授。2009年秋,已有十多年腫瘤診療工作經驗的她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Fox Chase Cancer Center腫瘤內科交流三個月。在那裏,每週安排了乳腺癌門診、肺癌門診、消化腫瘤門診、疼痛門診等觀摩學習。在消化腫瘤門診,她幸運地遇到了美國著名消化腫瘤及神經內分泌腫瘤專家Dr. Paul Engstrom,每週一次跟老教授出診,三個月共接觸了一百多位NET患者,從此對NET腫瘤産生了濃厚的興趣。2010年1月,回國後的譚煌英在國內率先開設胃腸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專病門診,希望為更多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答疑、解惑和診療。迄今為止已為700余名各類NET患者診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譚煌英不僅中醫深厚,而且勤耕于西醫,緊跟國際研究進展,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為NET患者提供全面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療方案。2015年在GIST/NETour大會上,很多醫生都表示對譚煌英分享的臨床經驗受益匪淺。

   成為胃神經內分泌腫瘤學術翹楚

  通過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創新,譚煌英在神經內分泌腫瘤尤其在胃神經內分泌腫瘤領域頗有建樹。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組起源於身體神經內分泌細胞的惡性腫瘤,可發生於身體各個部位,包括胃腸道、胰腺、肺、胸腺、甲狀腺、腎上腺和皮膚等,多發生於胃、直腸及胰腺。如何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譚煌英説,可應用內鏡檢查及活檢、CT/MRI/超聲檢查,腫瘤標誌物CgA+NSE,奧曲肽掃描等幫助診斷,最終確診仍需依靠病理。治療上,早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行內鏡下切除,或外科切除,不做化療。晚期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選擇包括生長抑素類似物(奧曲肽或蘭瑞肽)、靶向藥物(舒尼替尼或依維莫司)、化療及中藥治療等。

  譚煌英在胃神經內分泌腫瘤領域的學術成就,得到國內外業界專家的認可。她多次參加國外ENETS等高端學術會議,將國際上最新方法應用平時診療工作中,其發表在《中國醫學前沿雜誌(電子版)》的《胃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分型診斷和治療》引起了業界的強烈反響,在文中她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提出與2012版ENETS指南中的不同的分型診斷方法,提倡胃神經內分泌腫瘤四型分類法,涵蓋了所有的胃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在2015年GIST/NETour大會上譚煌英與ENETS指南編委Ruszniewski教授交流胃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治經驗,Ruszniewski教授非常贊同譚煌英的胃神經內分泌腫瘤分型診斷方法,對譚煌英的工作給予高度認可。

  譚煌英對胃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分型診療方法,為國內胃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規範化診療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譚煌英錶示,因胃鏡的廣泛應用,胃神經內分泌腫瘤被越來越多的發現和診斷。胃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上分4個亞型,不同亞型其治療和預後各不相同。長期以來國內對胃神經內分泌腫瘤缺乏關注,對該類患者進行血清胃泌素及胃酸pH監測開展較少,導致胃神經內分泌腫瘤分型診斷缺失,過度治療或治療不足時有發生,因此推動胃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規範化診治十分必要。自2012年6月起譚煌英在中日醫院開展了血清胃泌素和CgA檢測,以及24小時胃內pH監測,為胃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規範化診療提供了優良的設備基礎。

  截至2015年4月,中日醫院共收治90余位胃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每位患者均接受了規範化診療,為國內胃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分型研究提供了可觀的臨床數據。譚煌英診療胃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數量之多,使她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成為國內胃神經內分泌腫瘤學術界領軍人物。

  譚煌英説,對於Ⅰ型胃神經內分泌腫瘤,預後好,罕見轉移,但胃內復發常見。譚煌英多年來致力於中藥干預降低Ⅰ型患者復發率的研究,這也是中日醫院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的一大特色。相信未來,通過譚煌英的努力,將會讓更多的胃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受益。

  以多學科視野 開創綜合治療時代

  目前惡性腫瘤仍是危害人類健康的最大敵人,在醫學水準飛速發展的今天,手術切除、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各種治療手段各顯其能,腫瘤治療進入一個綜合治療的時代。

  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即多學科協作診療,是指由多學科專家圍繞某一病例進行討論,在綜合各學科意見的基礎上,為病人制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MDT具有以病人為中心、個體化治療的特點,已在國外得到普及,近年來這一新興的治療模式也被國內各大醫院學習和引用,中日醫院神經內分泌腫瘤MDT團隊,在業界享有盛名。

  2012年4月,由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譚煌英牽頭,中日醫院首次舉辦胃腸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多學科討論會,受到了院內各個科室的熱烈回應。此後,為促進各科室之間的合作,充分發揮多學科協同作戰的優勢,譚煌英不斷努力,與院內各科室進行交流,並不定期的組織神經內分泌腫瘤MDT討論會,每次會議開始都會有資深的專家講解疾病的最新診治進展,並有各科室提供典型或疑難病例,專家就自己的專業領域展開熱烈的交流與討論,綜合各方面因素,最終商討出一個最有益於患者的方案。

  中日醫院神經內分泌腫瘤MDT團隊在日益壯大,目前已經形成了中西結合腫瘤內科、病理科、肝膽外科、消化內科、胃腸外科、放射診斷科、內分泌科、核醫學科、放療科等多個科室聯合協作的模式,強力地推進了中日醫院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綜合診療水準。

  譚煌英錶示,今後將定期組織神經內分泌腫瘤MDT討論會,不斷提高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療水準,讓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最大獲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