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學生“創客”:扶開工還須送一程

  • 發佈時間:2015-05-21 01:31:2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客”正在成為這個創新時代的熱詞。而大學生更是一支蓬勃生長的創新創業生力軍。據有關部門粗略統計,現在每年有700萬左右高校畢業生,其中,自主創業人員佔總量2%左右。再加上往屆畢業生創業者,每年大學生創業群體約20萬人。

  根據國際創業界的普遍規律,大學生創業由於受社會資源、實踐經驗、市場競爭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成功者鳳毛麟角。在我國,創新創業方興未艾,體制機制尚待完善。走出“溫室”的大學生“創客”,還要克服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和問題。

  扶持政策“盲點”多 創業成本超預期

  “如果被認定為高新技術項目,可以每年減免一半的營業稅費,我們前後去了六七趟工商部門,反覆修改申報材料,費時一個多月也沒辦完,就放棄了。”説起自己的創業項目“飛送騎士團”,東北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學生謝雄航有喜也有憂。

  “飛送騎士團”是一款校園配送業務。依靠這個項目,創業團隊不僅賺到了錢,註冊了公司,創造24個勤工助學崗位,還申請了軟體著作權,併發展對外租賃平臺。

  不少大學生“創客”表示,當前的創業就業環境並不理想。場地租賃、執照審核、創業補助、員工社保補貼等很多優惠政策在現實中還難以順利“落地”。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吳江表示,我國創辦新企業的效率低且成本高。發達國家創辦一個公司平均是六道程式、一個星期,在我國平均是14道手續、38天。一般發達國家的創業成本不會超出個人創業者當年收入的1%,在我國則佔創業者當年收入的4.5%。

  據了解,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工作政出多門,許多扶持政策不利於大學生了解、申請。

  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陳宇指出,2014年起,為引導扶持更多大學生創新創業,人社部、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九部門啟動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各部門、各級政府應制定簡化創業手續、降低創業門檻、享受優惠政策的具體辦法,使好的政策便於執行、執行到位。

  資源整合難度大 稅費減免難獲得

  瀋陽一位大學生創業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3年公司全年營業額52.1萬元,利潤26800元。他依法繳納了全部稅費,其中增值稅繳納24300元,個人所得稅繳納10120元,企業所得稅繳納6700元,殘疾人保障金2265元,房産稅2100元,共計納稅45485元。納稅總額相當於全年營業額的近1/10,相當於全年凈利潤的近一倍。

  吳江指出,國家實施的小額貸款、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門檻較高、手續煩瑣,實施效果有限。大多數創業大學生只能自籌資金創業。

  部分大學生反映,銀行針對大學生的小額擔保貸款申請門檻較高,需要學生提供1名到2名擔保人,一般要求為公務員、事業單位在編職工。且貸款手續複雜、週期長、申報材料多。

  遼寧省大學生就業指導局局長劉鑄説,從2009年到現在,遼寧省大學生創業基地孵化了250多個企業,基本上沒有申請到小額貸款。雖然政府準備了5000萬元小額貼息貸款,到現在基本上沒貸出去。

  此外,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學生缺少社會閱歷和談判經驗,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還會遭遇融資困惑。“往往是千辛萬苦和投資人見上面,對方一聽就直接拒絕。有的投資者上來就要求大部分股權,我們又成了風投資本的廉價勞動力。”一位大學生創業者説。

  創業教育不深入 同質競爭難成長

  “學生創業不懂市場、不懂銷售,也不太懂産品,需要指導。特別是産業裏有經驗老師的指導,一方面借鑒閱歷,一方面搭建人脈。”東北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吳子揚對記者説。

  吳子揚和同學設計推出國內知名象棋軟體“棋天大聖”,在學校創業基金支援下,他們創立了天驕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名稱的“驕”字來自指導老師王驕的名字,表達學生對老師的敬意和感謝。

  然而,並不是所有大學生創業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領路人。劉鑄指出,2012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規定高校開展創業教育不少於32學時、不低於2學分,但此條文至今仍在試行。部分高校走過場、擺樣子、應付檢查、虛報數字的現象嚴重。

  記者了解到,在許多高校,開設創業課的老師本身沒有創業經驗,老師只憑課本知識講創業,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些學校嘗試邀請校外企業家擔任創業教師,但這些人即使能抽空前來,也大多是概略地講講創業經歷和人生感受,隨意性較大,效果不理想。

  由於創業教育效果不佳,大學生普遍創業意識淡薄,不少學生甚至曲解了創業的概念。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創業學院向1.2萬名學生發放的調查問卷中,針對“你認為什麼是創業,什麼是創業教育”這一問題,80%的學生回答“創業就是做生意,創業教育就是讓老師教我怎麼賺錢”。

  劉鑄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有其特殊性,應分兩個層面進行引導。一是面向全校學生開展的創新創業意識、精神、理念培養,此部分可由接受過創業培訓的教師承擔,屬於通識教育。二是面向有創業意願或有創業項目的大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實踐課程,由有創業經歷的企業家和專業研究背景的專家教授參與授課。

  此外,專家也指出,為扶持和鼓勵大學生創業,創業園區、創業苗圃、孵化器、創業加速器等不同名稱的孵化器形式在全國許多高校、省份落地開花。但由於創辦門檻低,許多地區孵化器項目一擁而上,部分項目僅停留在“造殼”形式上,不僅難以發揮實質作用,同質化惡性競爭苗頭也逐步顯現出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