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姜奇平:工業網際網路的核心在於智慧化和服務化

  • 發佈時間:2015-05-20 15:30:1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解讀《中國製造2025》·專家系列談】

  編前語:國務院日前印發《中國製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製造強國戰略。作為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這一綱領?又該如何看待當前製造業發展的動力、阻力和潛力?新華網財經特約相關領域知名專家作出權威解讀。

  中國社科院資訊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認為,工業網際網路是工業業態的升級,它的核心在於智慧化和服務化。另外,發展工業網際網路,首先要解決誰為主導的問題。

   無論是製造還是服務行業,添了現代兩個字不過是因為有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撐,如發達的通信方式,不斷發展的網際網路,資訊化程度加強了,因此可以為這兩個行業增加了不少優勢,就像物流行業,傳統物流和現代物流的主要區別就是資訊化建設這塊。

   這種解釋可以理解,但有問題。因為“技術與現代製造業結合”就成了同語反覆(技術與技術的製造業結合)。如果保持現代製造業的這種意思,“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就只能是指這些技術的服務模式(如雲計算轉化而來的雲服務模式)與技術化的製造業的結合。這樣,“網際網路+”就可以作為新業態來理解。

  工業網際網路反映的産業和技術發展大趨勢

   工業網際網路等反映的是全球範圍資訊經濟全面發展這樣一個大趨勢和工業業態升級的現實需求。

   首先,我認為這些名為工業XX的趨勢,在本質上是資訊化現象,而不是工業化現象。就好比説,有人把工業革命的某一段命名為農業4.0,只能理解為是用工業化、産業化的方式搞農業,而不能理解為工業革命在本質上只是一場農業革命。這涉及這場變革到底是體變,還是用變。

   第二,工業網際網路的核心,一是智慧化,二是服務化。

   智慧化説的是技術範式變化,帶來的是技術和生産力上的正反饋,指要素越複雜,決策的能力相對越高。例如大數據,可以做到數據越複雜(越Variety),洞察力相對越高。而不是工業生産力條件下,對付簡單容易,對付複雜難。面對網際網路時代多變的市場,智慧化會使工業發生從遲鈍到靈活的轉變,提高複雜性條件下工業的響應市場的活力。

   服務化説的是商務範式變化,帶來的是成本上的範圍報酬遞增,指市場需求越複雜,成本反而相對越低。服務化對應的是産業化,産業化是同質化,服務化是差異化。過去工業和農業都是按産業化的方式發展,效率雖然提高,但附加值較低;工業一旦從産業化轉向服務化,可以從同質化製造轉向差異化服務中獲得更高附加值。

   而智慧化和服務化結合主要解決的問題,是讓作用於提價競爭的差異化,從成本不經濟,變為成本經濟。因為網際網路從長遠看,更擅長的是降低差異化的邊際成本,因此增值是它的最佳使勁和著力方向。

   第三,工業網際網路是工業業態的升級。具體到工業發展上,要從産業化的業態,向服務化的業態發展。通俗講,未來趨勢在於象發展服務業那樣發展工業。

   當前工業最大的現實需求就是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級。低附加值是同質化造成的,高附加值必須走差異化的路。而服務業相對於製造業,就是提供差異化的産業。服務化因此可以理解為用差異化的思路來發展一産、二産和三産。其中工業網際網路主要指工業的服務化,即以服務化的思路來發展第二産業,用發展三産的思路來發展二産。這是第二産業發展思路的一個飛躍。又由於服務業存在“成本病”,服務化必須以智慧化的方式來做,也就是通過電腦加人腦,克服服務業“成本病”。這就是工業網際網路的現實需求以及滿足這種需求的大思路。

   中國如何成為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引領者

   在談“哪些方面”的具體事情之前,首先要突出最重要的“一個方面”:發展工業網際網路,首先要解決誰為主導的問題。這個不明確,萬事皆休。

   中國的網際網路雖然發展很好,但與工業相比,還是小馬拉大車。這時最容易産生的觀念是,你雖然跑得快,但你這麼小,憑什麼來拉我?我稱為“大車心態”。如果工業也象現在交通、金融、圖書、流通一樣,網際網路一拉他,他就亂叫,這樣不行,那樣“違法”,總之就是要原地撒潑耍賴,不思進取,那工業網際網路怎麼可能進行得下去?

   工業網際網路是發達國家提法,我認為對中國來説,不如叫“網際網路+”好,“網際網路+”在這裡,就是“網際網路+工業”。代表以先進的業態主導、帶動、引領工業發展。

   有人會講,中國的工業化5年後才基本完成,你網際網路現在憑什麼要主導?我可以反駁説,我國1962年提出“工業為主導”時,農業的相對現代化水準還不如現在的工業,工業不是一樣主導?這主要是認識問題。如果總想著落後,不思進取,就沒有辦法了。工業網際網路就是要爭上游。必須得拿出點魄力來,否則什麼事也幹不成。

   以上只是説要跟上潮流,要想引領,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是要超車了。可能不可能?我認為完全可能。但前提是觀念還要進一步解放。不光要強調網際網路的主導性,還要琢磨網際網路的路子怎麼走才能超過美國。

   這件事我琢磨了很久,網際網路就是超車的一個例子。網際網路為什麼能從跟隨,漸漸變成在某些領域引領世界潮流呢凸墼因先不在這裡分析,只提主觀原因,也就是人的因素。如果專講引領超車,中國有一個方面,可以同美國一爭。這就是比大眾創新。

   中國有一種獨特的文化,也許我們身在其中沒有什麼感覺。這就是“群眾路線”的傳統。從火夫慧能接了五祖衣缽,一直到王陽明説人人皆可為聖賢,中國一直有一種注重草根的傳統。諾貝爾獎得主費爾普斯在《大繁榮》中研究發現,決定三五百年這個級別的大繁榮的關鍵,在於有沒有草根創新的機緣。這演化出一種關於“夢”(中國夢或美國夢)的隱喻。其實就是講無數象慧能、馬雲這樣,原來什麼也不是的人,最終有成就自己的機會。這樣的國家會成為引領性的國家。過去三五百年間只有英國和美國做到了,將來中國能不能做到?這是中國能否引領的關鍵。網際網路的成功訣竅就在這裡:由於爹不親,娘不管,造成了草根滿地瘋長、野長,從生物多樣性中産生出複雜性的進化能力。中國人這種能力是無師自通的,只要不壓他,人人都有創造力。

   工業網際網路的極致,不是要把工業搞成怎麼樣就完了,工業只不過是由頭,就象“明鏡臺”一樣,關鍵是要激發出人的自性(如《易》中説的生生之德,或現代漢語説的“創新”)。網際網路帶動工業發展,最終的形式,將看哪個國家可以分散地、而不是集中地,由最接近客戶的一線草根而不是控制中心的精英,從消費者出發而不是從生産者出發,以銷定産而不是以産定銷地搞産品服務和體驗。除了網際網路,沒有什麼機制有這樣廣大的社會動員能力,能滿足工業從集中模式向分散模式的轉變所需要的無所不在的創新。

   如果中國大眾創新的門檻比美國還要低,一線草根才能真正被激發出來,從工業網際網路中就會産生百年級大繁榮的效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