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為何還是他?
- 發佈時間:2015-05-20 08:31:10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吳夢啟 劉迪
5月8日,英國大選公佈的最終結果讓人瞠目結舌——7家民調機構預測全錯。執政的保守黨獲得331席,超過單獨組閣所需要的325席。卡梅倫得以成為自1900年大選以來,唯一能夠待到任期屆滿後連任、本黨席位在選舉中還有所增加的英國首相。
卡梅倫不僅贏了,而且大獲全勝,這是為什麼?
尷尬的輸家
毫無疑問的輸家是工黨和自民黨。工黨丟了24個席位。“丟掉了自己在蘇格蘭和英格蘭北部的傳統票倉。”中國社科院歐洲政治室副主任趙晨説。最慘的是自民黨,席位從57個驟降到8個。按照英國政治傳統,在選舉結果公佈1小時之後,工黨黨首米利班德和自民黨黨首克萊格均宣佈辭職。
如果還有別的輸家,那就是民調機構自己。“懸浮議會”的猜測被打得粉碎,以至於《每日電訊報》編輯吉爾卡普發表書面道歉:“在過去兩年裏,我們——記者、民調人員、學者和政客們——把政治當做了一場數學遊戲。以為只要把模型做對了,把數字填進去,就可以完美地預測未來。我們忽視了人性當中最複雜的東西。”
栽在預測分析上的,還有自民黨前黨首艾什頓以及工黨前新聞秘書坎貝爾。前者説,自民黨席位如果掉到10個以下,他就把自己的帽子給吃下去。後者寧可“吞下一條蘇格蘭短裙”,也決不信蘇格蘭民族黨能夠拿到幾乎本地區選區的所有席位。於是,在5月8日晚上的電視訪談中,這兩位在現場尷尬地收下了一頂帽子和一條短裙——巧克力做的。
“羞澀的托利黨”效應?
歷史似乎在重演。在1992年英國大選中,民調機構遭遇到與2015年大選幾乎同樣的問題:預測結果是“懸浮議會”,最終卻是保守黨獲勝。有分析人士認為,在民調機構進行的電話訪談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受訪選民並不願意表露自己真實的政治觀點(尤其是支援保守黨的選民)。這種情況被稱為“羞澀的托利黨”效應。
“羞澀的托利黨”效應是否在此次大選中再現尚無定論。不過,選舉中確有敏感的政治話題出現,那就是保守黨的移民政策問題。具體而言,是卡梅倫政府試圖跟歐盟談判,縮減每年進入英國工作的歐盟其他成員國公民配額。
“有10%~20%的選民支援保守黨從歐盟收回移民審批權的做法。但是,這種觀點屬於種族上的政治不正確,人們在民調中不願意表達出來。”中山大學政務學院副教授陳永傑説。英國每年從歐盟獲得的移民配額為10.6萬人。2013年,卡梅倫政府計劃將配額減少3萬人,並準備對移民準入進行限制。這是在經濟不景氣,英國國內就業受到衝擊的情況下作出的一種反應,在作為經濟中心的英格蘭中南部頗受選民的歡迎,但民調卻很難表達出選民這種隱形支援。
導致民調失利的第二個因素是英國的選舉制度本身,即選區中的簡單多數制。趙晨給簡單多數制下了一個定義:“50萬票和51萬票相差不多,但是選舉結果就是0和1的關係。”這樣的結果很可能是某個黨派在全國拿到了相當數量的票數,但是卻在很多選區都沒有獲得簡單多數,導致了選舉失敗。最倒楣的當屬英國獨立黨(UKIP)。它獲得了12.6%的選票,居所有政黨中第3位,但是在議會中只贏得了1個席位。
第三個原因則是“戰略性投票”。意思就是,在某個選區,當小黨的支援者發現自己的候選人不太可能贏得選舉時,他們會從本選區的工黨或者保守黨候選人中作出最優選擇。在影響力日漸增強的獨立黨支援者看來,工黨在移民和歐盟政策上與獨立黨相左,他們的“戰略性投票”往往歸了立場接近的保守黨。
放棄“新工黨路線”的結果
英國布裏斯托爾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張勇進不同意“羞澀的托利黨”效應決定了結果。在他看來,民調之所以失誤,並不是保守黨真的取得了突如其來的勝利,而是工黨和自民黨的“幾近崩潰”造成的。“工黨向左轉得太厲害,否定了布萊爾當年的‘新工黨’路線,把中産階級推向了保守黨。”張勇進評論道。
工黨左轉的一個明顯標誌是對富人加稅,其中一項是豪宅稅。英國《華聞週刊》執行主編張雪認為:“這引起了富人的不滿。還有房地産行業也因此站在了工黨的對立面。”
身為中産階級,伯明翰的小公司老闆詹姆斯毫不掩飾自己對工黨政策的厭惡。“保守黨總算獲勝了,看起來並不是英國所有人都那麼蠢。”他在選舉結果公佈後得意地告訴記者。
英國政黨體制的“碎片化”對工黨産生了明顯的不利。由於2014年蘇格蘭獨立全民公投激發起來的民族主義情緒,蘇格蘭民族黨在本地區內奪取了幾乎所有工黨的選票。新崛起的政黨分散了大黨的選票,反而讓保守黨從中漁利。
與時俱進的保守主義
在過去5年裏,保守黨的路線很明確——實行財政緊縮計劃並大規模削減福利。具體措施包括增收學費、增稅和延遲退休時間等。在趙晨看來,則是“一種實用的、與時俱進的保守主義”。在這段時間裏,英國的經濟發展在G7當中做得比較好。同時,保守黨還採取了一些取悅中産階級的措施,例如,將遺産稅的起徵點定為1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975萬元),使自己的政策“看起來不那麼激進”。
將2015年英國大選的勝利放到歐洲背景之下考量,可以看到保守黨獲勝的一些必然性。“歐洲的危機已經進入中期階段,左派的信用幾乎透支完了。”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儲殷認為。危機的原因是長期執政的左派政府致力於建設福利社會,帶來“福利過多”。當危機長時間延續的時候,選民的驚恐情緒逐漸平靜下來,“可以作出痛苦的選擇”。這個“痛苦的選擇”意味著,在未來數年裏,新的卡梅倫政府將在沒有自民黨的掣肘之下,更加自由地推動各種政策改革,其中一個重要方向將是繼續削減社會福利。
(原載《南方週末》)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