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管齊下疏通傳導渠道

  • 發佈時間:2015-05-20 04:33:31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呂志強

  近一年多來,央行貨幣政策頻頻出臺,從定向降準到降息再到全面降準加定向降準,旨在為實體經濟運作釋放更多可貸資金。然而,客觀現實是這些資金或流向大型企業、房地産業,或通過銀行理財産品流入股市,或在金融體系空轉,而大量中小微企業依然融資難、融資貴,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貨幣政策向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傳導渠道不暢通,很多急需資金支援的中小微企業難以從央行降準釋放的鉅額資金中分一杯羹。

  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是指貨幣政策從中央銀行傳遞到金融機構,再從金融機構傳導到企業、居民等實體經濟主體所經過的傳導途徑。如何疏通傳導渠道?筆者提議從五方面來疏通傳導渠道。

  首先,疏通銀行放貸渠道。要加快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改革步伐,積極穩妥發展面向小微企業和“三農”的特色中小金融機構,加快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銀行和民營銀行等金融機構,使金融機構傳導渠道多元化。同時,銀行要在貨幣政策指引下,加快調整發展戰略,全面提高創新能力,積極轉變發展方式,不斷優化業務結構,保持信貸總量合理增長,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力度,提升服務小微企業、“三農”和支援服務業、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及重大民生工程的能力。當前特別要抑制金融機構籌資成本的不合理上升,遏制變相高息攬儲,縮短企業融資鏈條,提高貸款審批發放效率,整治層層加價行為,理財産品資金運用原則上應與實體經濟直接對接,清理整頓不合理收費,嚴禁“以貸轉存”、“存貸掛鉤”等行為。

  其二,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從根本上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重要的是加快金融改革市場化步伐,優化融資結構,改變我國經濟過度依賴間接融資的局面,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援中小微企業依託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開展融資,擴大中小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及規模。

  其三,運用激勵政策誘導。建議地方政府職能部門要建立風險補償、擔保、保險、財政補貼、稅費優惠等配套政策激勵制度,以激勵銀行增強支援實體經濟的動力和能力,防止降準資金在向小微企業、“三農”傳導上發生梗阻。

  其四,強化考核機制引導。根據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要求,有關部門應完善降準資金流向及信貸利率考核體系和監督機制。對降準、降息,尤其是定向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運用釋放的資金流向、信貸利率進行全程跟蹤監控,防止資金拐彎轉向,確保資金流向中小微企業、“三農”、重大水利工程等實體經濟。對小微企業貸款實行差別化監管,適當提高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的容忍度。同時,讓企業真正享受降息的紅利,增強企業貸款意願,使企業貸得起。

  其五,適時開啟降息通道。高利率是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現在金融機構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5.35%,但企業實際利率遠比此名義利率高得多,致使企業貸不起。建議央行擇時再次降息,以疏通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