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王京生剖析深圳文化産業如何從“墊底”到“支柱”

  • 發佈時間:2015-05-18 18:3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8日訊(記者 成琪)2015年5月14日-18日,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隆重舉行。自2004年創辦以來,深圳文博會已成功舉辦十一屆。從首屆成交額356.86億元躍升至第十屆的2324.99億元,累計成交額超過1萬億元,文化出口交易額累計超過1000億元,採購商遍佈全球近百個國家和地區,這組數據正是深圳文博會發展成就斐然的縮影。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文博會的成功舉辦,凸顯了文化産業其在中國經濟中發揮的作用。“深圳文博會是文化産業發展的一個集中焦點,通過文博會可以看到文化産業的發展速度、發展品質、發展走向。”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京生在接受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十幾年來,深圳的文化産業從墊底到支柱産業,而且在四大支柱産業的速度中是僅次於高新技術的速度。王京生認為,有兩個客觀原因。一是得益於中央推動文化建設的大背景,包括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産業和文化事業兩翼全面發展,兩個輪子一起滾,也包括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所採取的一系列國策。第二是深圳這座城市的稟賦和氣度。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她最年輕、最有朝氣,最賦予理想和夢想,為創意提供了廣泛的擴建和好的土壤。深圳高新技術的發展,也為文博會、文化産業增加科技含量,文化+科技成為鮮明特徵奠定了基礎。人口的構成,城市的使命,以及城市的擔當和夢想精神,這也是一個客觀條件。

  在當前文化建設的大背景下,深圳作為移民城市的無限創意能力和為文化産業提供的豐碩土壤,使深圳文化産業從弱到強,迅速騰飛成為支柱産業,成為全國領頭羊。王京生表示,還得益於四個主觀原因。

  第一是得益於深圳十幾年提出的“文化立市”戰略。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了解,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十幾年前提出文化立市,文化立市意味著在推動中國經濟時,把文化作為城市發展的根本條件和根本目標,這是需要眼光的。“而文化立市,把文化作為城市發展之魂和城市的血脈去營造,這為文化産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是一項重要的決策。深圳市委關於文化立市的決定到今天為止還在影響著深圳的發展,也預示著這個城市還有更加遠大的未來,特別是在文化方面。”王京生説。

  王京生表示,提出“文化立市”這個決策,很重要的一點是把握了城市競爭的規律。據了解,在當今城市競爭之中,特別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城市發展歷史中,就是在三步走。第一步拼經濟,最明顯的就是以GDP論英雄,看經濟總量。第二步是拼管理,這種管理是全方位的,不僅僅是一般的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社會管理,包括企業進一步科學管理,包括2.0、2.5、3.0的工業發展。第三步城市最終拼的是文化。放眼我們走過的歷史,包括今天的世界格局,世界上一流城市、尖端城市靠什麼獲得了廣泛的讚譽和影響力,經濟基礎固然重要,管理水準固然重要,但文化影響力無與倫比,成為這個城市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比如北京、上海、巴黎、倫敦、紐約,這些標誌性的城市,最終決定影響力的是文化。

  第二是得益於是深圳在文化産業發展中找到了一種成功的發展模式,即“文化+”模式。“深圳文化産業之所以能夠快速起飛,拔地而起,就是一開始沒有就文化而論文化,沒有在文化這個小窠臼之中發展文化産業,而是積極主動的把文化和其他業態有意的主動的嫁接和推廣。比如説深圳是最早推出“文化+科技”的概念,後來又發展到“文化+旅遊”、“文化+金融”,“文化+創意”,後來文體旅遊局提出了“文化+休閒”、“文化+體育”等。今天看起來,“文化+”模式是深圳文化産業發展的成功模式,跟網際網路一樣,網際網路如果代表著科技和各種東西可以相加的話,文化也有這樣的普通應用能力。”王京生闡述了對文化+的理解。

  今天這個時代“文化+”的模式,不僅鑄造了一種新的産業模式和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人們生活的品質,改變著整個業態。如果各行各業裏的商業中都有文化+,我們的生活品質、社會品質,包括人的素質都會有很大的提高。“原來我們説文化和科技是産業發展的‘鳥之兩翼’、‘車之兩輪’,這是從兩個作用來講的,但我想講的是,今天已經不光是停留在“鳥之兩翼”的水準了,文化和科技是互為表裏。”王京生提出。“很多高科技的東西必須融合文化因素,它的産品才更有品質,而文化要想做得更尖端,一定要用高新技術的成果,所以互為表裏。”

  第三是得益於文博會的平臺。文博會是國家文化走出去的最重要的的戰略平臺,也是中國文化在國內進行整合交融、相互提高、相互激蕩的一個平臺。怎麼利用好文博會這個平臺,是城市的文化自覺和擔當。“文博會成了深圳文化産業總的動員機構、動員平臺和展示平臺,調動了從市、區到街道,每個對文化産業有興趣的人的積極性,最集中的一個表現就是文博會分會場的設立。”

  王京生特別提到了設立分會場,把主會場和分會場聯合設置,他們之間的作用是互相支撐。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了解,深圳文博會從第一屆分會場是一個大芬村,發展到現在第十一屆裏的61個分會場,這個過程生動的展現了文博會對深圳本地文化産業的拉動作用對,同時也反映了深圳文化産業對文博會的支撐作用,兩者相得益彰。“坦率的説沒有這個支撐作用,國家級平臺也搭不起來。因為各類人士在這展了一番就走掉了,本地沒有任何響應,肯定不行。”王京生表示。有數據顯示,從去年的成交量來講,分會場的成交量和主會場幾乎是一半對一半,分會場佔了將近半壁江山。

  第四是得益於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保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