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老年人交通事故死亡比例 超出人口比例近一倍

  • 發佈時間:2015-05-18 15:08:00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安然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市老年人口超過300萬,日均增加400人;和全市2151.6萬常住人口相比,佔比約為14%。另一個數據顯示,去年北京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中,60歲以上老年人佔比約為25%,總計199人。據一些一線交通隊的統計,在雖未造成死亡,但有人受傷且財産損失較大的事故里,涉及60歲以上老年人的佔到了三成到四成。

  平心而論,和全國絕大多數城市相比,北京的交通環境已算得上比較文明,但為何作為典型弱勢群體的老人出行,所遭受的傷害比例仍然遠遠超過了人口比例?是老年人自己交通法規意識過於淡漠,還是如今的交通環境對他們而言過度險惡?如今,北京四九城的老頭兒老太太們,難道出趟門也要冒這麼大風險不成?

  事故·方式

  老人出行的死傷都出在哪兒?

  交管局事故處擁有全市所有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統計資料,但在檢索系統中,並沒有一項是專門針對老年人的。工作人員為此人工檢索了一遍,翻查出全部與老年人有關的事故材料。

  根據這份統計,在不考慮事故責任的情況下,199名老年人分別是在如下事故中喪生的:

  行人事故:86人

  自行車(包括電動車):58人

  電動及燃油驅動的機動三輪車:26人

  各類摩托車:18人

  汽車:2人

  乘車人:9人

  事故處民警告訴記者,開車的老年人因事故而喪生的為數很少,他們更多的是作為弱勢群體出現在交通事故當中。“當然,作為弱勢群體,並不意味著他們在事故中不承擔責任。”事實上,具體查看這些統計,在事故中需要承擔主要責任或同等責任的受害者,比例相當巨大,即使是作為行人和騎車人等標準的“弱勢”,定責文書中也經常出現“橫穿馬路”、“闖紅燈”、“逆行”之類的描述。

  在海淀交通支隊公主墳大隊轄區內,去年一年內,造成人員受傷和較大財産損失,不能以簡易程式雙方私了,而必須經由“一般程式”處理的交通事故一共有52起,其中涉及到老人的有18起,佔總數34%。這個比例與多數城區交通大隊相比,處於中等水準。

  事故·時間

  挨撞時間固定 買菜和接送孩子

  在去年涉及老人的致死事故中,包括電動車在內的自行車、三輪車事故共死亡84人,超過總數的四成。

  多位一線交警告訴記者,近些年,電動三輪車、老年代步車日益大行其道。老人們買車的原因有時很令人唏噓:歲數大了、子女不在身邊,想去早市、超市買個東西,連個幫著拎東西的人都沒有。用電三輪、老年代步車,恰好能解決所有的需求:駕駛不費力,能裝足夠的貨,平時還能帶著老伴出門走走。需要照顧孫輩的,早晚高峰還能開著車接送孩子。

  也正是因為大批老年人這樣的需求,使得他們在交通事故中受害的時間也相對固定。蔡連營説,涉及老人的事故主要發生在三個時段:7點到8點和晚上4點到6點的早晚高峰,以及上午9點到10點的平峰時段。早晚高峰是去接送孩子或遛早,上午則是去買東西。

  交警説·老人心理

  1 步行:“覺得他不敢撞我”

  蔡連營警長是公主墳交通大隊事故組組長。每隔幾天,他就得去處理一起與老人有關的事故,遇到對定責問題不理解的老人或他們的家人,還得從頭給他們普法。“老人反應能力差,交通法規意識差,很多人把自己的安危完全寄託在別的司機身上。可是實話實説,如今在路上開車的好多司機,真的配不上您以性命相托的信任。”蔡連營説。

  記者查看了一段去年8月18日上午,拍攝于恩濟東街北口的監控畫面。上午約9點半,一位老人在一名年輕女子的陪伴下走進了路口中間的左轉車輛待轉區。她步履蹣跚地進入路口,站在兩條左轉待轉車道的中間。這裡,距離身邊的人行橫道只有五六米遠。此時,路口顯然正亮著左轉信號燈,不到半分鐘的時間內,11輛車或正常駛過,或短暫停車避讓行人。

  她們在畫面中出現的第19秒,第12輛左轉車——一輛白色麵包車出現了。司機直挺挺駕車撞了上去,老人和陪伴她的女子瞬間被頂了出去,當場倒地不起。就在此後兩個紅綠燈週期內,又有幾十名闖紅燈橫穿馬路的行人闖入了鏡頭,其中老年人至少佔到三成以上。

  蔡連營警長説,在調查事故的時候,民警曾經詢問過很多被撞傷的老年人,“這麼走、這麼騎,不怕被撞到嗎?”老人們最普遍的回答是:“我覺得他不敢撞我。”

  在恩濟東街的這起事故中,被嚴重撞傷的老人已經80多歲了,蔡連營警長説,雖然老人自己闖紅燈、未走人行橫道,但司機的責任也一樣跑不掉。“我一萬個相信司機們真的不敢撞,但這不意味著撞不上。”

  2 駕車:沒有讓行意識

  老年人駕駛電動三輪車、老年代步車一旦出事,會讓一個一輩子老實本分的人自身受傷之外,再招惹官司。

  5月初,公主墳交通隊剛為一起發生在3月9日的交通事故正式定責。在西八里莊附近一個小區外,計程車司機王某正在由南向北正常行駛,當他避過一輛正待轉彎的車輛,視線恰好被遮擋的瞬間,左前方斜刺裏突然竄出一輛電三輪。這時迎面駕車而來的61歲的胡老太突然左轉。王某拼命向右側打輪,還是沒有完全避過,將胡老太撞翻在地。

  由於該車被鑒定為摩托車,胡老太被認定為無照駕駛。這起事故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事故轉變成了機動車之間的事故,胡老太屬於“無照駕駛未登記車輛,並且轉彎未避讓直行車”,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司機王某認定為次要責任。“我們給胡老太開具了行政拘留的處罰書,當然她現在還在醫院,加上年紀大了,最後是否實際執行,還需要再斟酌。”

  更麻煩的是,胡老太必須承擔事故中的主要責任,如果醫藥費突破了交強險承保範圍的10萬元,她還得自行支付。

  多位一線交警根據日常處理的類似事故,總結了騎電動車、駕駛老年代步車的老人最大的安全隱患:沒有讓行意識。交警們分析説,從老人闖紅燈過馬路的表現上就能看出他們的出行風格:不會主動讓行,只要面前沒車,能向前走一米就走一米,直到面前的車道上車流密集,不得不停步為止。如果這樣的風格用在騎電動車或駕駛老年代步車等速度較快的車輛上,給自己帶來的危險可想而知。

  記者調查

  道路本身也有問題

  按照交警們的説法,城市範圍內老人出現的事故,小區周邊、大型商城以及公園附近是高發地帶。

  記者在上午9點的事故高發時間,來到了天壇公園東門外。這裡的每一個紅綠燈週期裏都能看到無數人闖紅燈。不過記者也發現,如果不搶在前頭,腿腳不便的老人卻也有可能在一個行人綠燈週期內,根本無法橫過馬路。

  作為三十多歲的健康男子,記者在綠燈亮起的瞬間,以稍快於日常步速、稍大於日常步幅的速度橫穿主路,一共走了60步。就在記者抵達道路另一側的同時,紅燈已經亮起。第二次,記者刻意與一位老人同時出發,果然,記者抵達對面時,老人剛走過3/4的路。

  在天壇公園外,每天來早鍛鍊的袁老先生告訴記者,北京的路對於老人來説,確實有非常不便之處:路太寬,綠燈過馬路很難順利過去;紅綠燈的時間給汽車的太多,給行人的太少;雖然有地下通道過街天橋,需要爬高下低不説,還總是被小商小販佔據兩邊,通行困難……

  “你看看北京,路上能見到殘疾人嗎?因為和我們這個年歲的人相比,他們出門更困難。什麼時候北京的大馬路上能隨處見到出門閒逛的殘疾人了,我相信也就沒這麼多人闖紅燈了。”袁老先生説。

  怎麼辦

  用嚴管改變老習慣

  欣榮恒運心理諮詢公司諮詢師胡海波認為,當下60歲至80歲之間的老人,青年時代趕上了近代中國和平時期秩序最為混亂的年代,很多人是在非常沒有秩序感的情況下度過了人生最重要的時期。這不可能不對他們在晚年時被迫進入需要強烈規則意識的汽車時代産生消極影響。

  他表示,除了規則意識之外,許多老年人對於交通工具的直觀感受依然還停留在自行車時代,雖然每天都多少會與汽車打交道,可是對速度的判斷、對車輛行駛規則,都用以前深深刻入骨髓的自行車時代來衡量。

  胡海波説,單純依靠社區或交警的宣傳工作,已經很難改變老年人早已成型且已經日趨固執的觀念,若是沒有相應的較為嚴格的管理手段,老人的交通事故死亡率高於其人口比例的事情,短時間內不會改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