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城建設要敢於“模式創新”

  • 發佈時間:2015-05-18 09:52:5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此前我國城鎮化過程中,由於城市發展方式創新的滯後和過度追求物理空間形象的政績觀導向,城市建設中逆集約化現象日益突出。其中,政府角色模糊也是重要原因。只有大膽創新政務方式,把市場主體可以完成的建設、招商、運營等工作交給市場,政府才能集中力量做好解決環境保護、市場交易秩序維護、公共衛生、智慧財産權保護等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的本職工作

  針對當前城市新區、新城建設中脫離實際、貪大求洋、嚴重浪費土地空間的現象,國土資源部日前再次強調要注重實現節約集約用地,建議運用多種模式推動節地建設,要求通過發展“立體城市”、軌道交通、導向型土地綜合開發等,推進新城、新區的“節地模式”建設。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規模顯著擴大。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城市發展方式創新的滯後和過度追求物理空間形象的政績觀導向,城市建設中逆集約化現象日益突出。國土資源部去年第三季度開展的節約集約用地專項督察發現,2014年9月30日前的近5年,全國批而未供土地1300.99萬畝,閒置土地105.27萬畝;一方面是新型城鎮化面臨的土地供需缺口,另一方面是土地利用普遍存在的低效、閒置情況。

  目前,我國大多數新城新區的平均容積率在0.8至1.2,很少超過1.5,而紐約CBD容積率為5至10,新加坡是6,首爾更是達到10以上。國土資源部要求,到2020年,單位固定資産投資建設用地面積下降80%,城市新區平均容積率比現城區提高30%以上。以5年之功實現這一目標,難度不小,其根本障礙來自於現有城市統籌發展協調推進的體制機制。正因如此,誕生於新加坡的集約型立體城市模式近年來受到國內部分地區廣泛關注。

  實施立體城市模式的關鍵,在於根據城市功能板塊的需求,統籌佈局、集約運營城市各類資源。通過豎向發展、大疏大密、産城一體、資源集約、綠色交通、智慧管理等規劃發展,完善城市化佈局和形態,改善城市低密度分散化傾向,提升城市密集度,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長期以來,我國地方政府既是城市規劃者、決策者、管理者,又是開發建設者,這樣的角色混搭在城市化初級階段自然具備效率優勢,但角色模糊,政企、政事不分,導致了城市發展中類似于土地浪費等諸多好看不好用的後遺症。從國內外經驗來看,立體城市的開發主體主要是城市運營商,在城市總規、詳規、綠規等框架下,在政府管理部門的監督下,由城市運營企業統籌整合各類生産生活功能資源,其結果不僅更加貼近城市居民需求,而且成本低、效率高。只有大膽創新政務方式,把市場主體可以完成的建設、招商、運營等工作交給市場,城市政府才能集中力量做好解決環境保護、市場交易秩序維護、公共衛生、智慧財産權保護等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的本職工作。

  所以説,城市新區、新城的建設模式創新,其內涵就不僅僅是節約集約用地這麼簡單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