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貧困縣耗鉅資建牌坊群説開去

  • 發佈時間:2015-05-15 01:31:1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人民日報》披露:“這幾天有媒體報道,南方某貧困縣耗費鉅資建起一個牌坊群。這80多座號稱破世界紀錄的牌坊,題字雜亂、造型單調、排列詭異、氛圍陰森,老百姓嫌晦氣,當官的也打消了來這兒打太極拳的念頭。”

  不知為什麼要建這麼多牌坊?

  牌坊是個什麼東西呢?據介紹:牌坊是具有漢族特色建築文化之一。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牌坊又叫牌樓,為門洞式紀念性建築物,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屬建築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豐功偉績,兼有祭祖的某些功能。

  可見,牌坊是一個“中看不中吃”的東西。一個貧困縣建80多座號稱破世界紀錄的牌坊,不知花去多少扶貧款項,報上沒説,不好妄加猜測;肯定少不了。建80多座牌坊,並沒有使貧困縣脫貧,群眾過上好日子,説明領導決策出了問題。問題就出在領導的“短命決策”上。什麼是“短命決策”?至今,並沒有一個確切定義。有人説:“竣工即拆”就是“短命決策”。印象中,拆遷針對的基本是老房、危房、舊房之類。誰會想到,福州市臺江區內一所投資1500多萬的現代化小學,剛剛全部完工即面臨拆遷。網友稱之為 “史上最短命學校”。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議提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旨在防止“短命決策”的再次出現。大家知道:領導決策權行使的優劣、領導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政府形象、政府公信力的高低和法治政府建設的成敗;過去,重大行政決策有大量因決策隨意性、主觀性導致的“短命決策”,像貧困縣耗費鉅資建起80多座號稱破世界紀錄的牌坊等等,嚴重影響了政府形象,造成嚴重的經濟社會損失,也讓人民群眾飽受其害。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短命決策”是“短命政績”遺留下的産物;一旦政績觀畸形,還有什麼荒唐的決策不可以做出呢?

  “短命政績”會滋生“短命決策”。防止“短命決策”,先要改變“領導一句話就變”的隨意性。完善政績評價機制,豐富政績評價內涵,多從民生角度看政績,少“以形象工程論英雄”。保持對政績考核的連續性與長效性,增加違規成本,避免“政績衝動”,杜絕脫離實際、盲目擴大城市規模,隨意變更規劃短視政績觀。強化群眾對規劃的參與權、監督權、評價權。讓億萬雙眼盯緊規劃與“短命建築”,讓領導不能拍腦袋決策,管住“任性”的權力。

  領導決策,尤其是重大決策,事關全局,事關長遠,事關群眾利益,事關政府形象。需要按照四中全會部署,將“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上升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特別是把“合法性審查”作為依法決策必經關口;使每一項決策,都做到科學化、程式化、法制化、民主化、公開化。一項好決策,會利長遠,像都江堰工程造福百姓幾千年;一項壞決策,只能給決策者自己撈來“陞官的政績”,讓群眾為他買單。

  防止“短命決策”,重在“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對決策嚴重失誤或者依法應該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重大損失、惡劣影響的,嚴格追究行政首長、負有責任的其他領導人員和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在落實違法決策和決策失誤責任追究上,作出更細節制度設計,有利於提升政府依法決策能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進程。

  每一項“短命決策”,都是“短命政績”的産物。追究時,有時,“板子卻找不到屁股”;有時,“板子打下來,就像輕輕撫摸一樣”;有時,在“集體決策”擋箭牌下,一些責任人逃避了“挨板子”。這種局面不改變,不徹底改觀,“短命決策”的板子就還會沒完沒了拍下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