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技術治理農村污水留住“鄉愁”

  • 發佈時間:2015-05-15 01:30:5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吳鍾昊

  ■今日頭條

  以青山綠水著稱的江西省,因地制宜地引進新型污水處理技術,不斷彌補農村水污染治理的技術“短板”,通過農村水環境治理,在小橋流水間留住了清澈的“鄉愁”。

  在宜春市奉新縣赤田鎮集鎮邊緣,有一個佔地不足100平方米的小型污水處理廠,一隻綠色的巨型橢圓形罐子就是處理污水的“廠房”,它一天可以處理集鎮近8000人産生的300多噸生活污水。流進去的是又黑又臭的污水,出來的卻是無色無味的凈水。“經常有婦女用這裡的水洗衣服。”污水處理廠管理員帥義梅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在出水口洗起手來。

  這個污水處理廠所運用的FMBR兼氧膜處理技術,實現了污水和有機剩餘污泥同步處理,不排剩餘污泥,出水可以直接回用,基本不會産生二次污染,大大簡化了管理環節。帥義梅介紹,以前集鎮的污水直接排到羅塘村的稻田裏,泥巴、糞便等造成水田富營養化,全村120多畝田種不了作物,村民為此多次到鎮裏陳情。現在,排出的清水可灌溉羅塘村上前坊村小組的300多畝水田。

  吉安市仁和鎮官田村地處山區,大片綠油油的狐尾藻成為當地治理水污染的“利器”。“只要有水就能生長,即使在冬天也能凈化水質。”官田村村委會主任廖軍平介紹,村裏的污染主要來自養豬場的兩萬多頭豬,以前也嘗試過沼氣池等技術來處理養豬場的廢水,但是在山區利用率都不高。

  “在農村搞污水處理,首先要成本低,少花錢。”廖軍平説,當地村民支援種植狐尾藻,不僅僅因為種植一次可以多年迴圈使用,還因為狐尾藻是上好的天然飼料,用狐尾藻養豬,一頭豬可以減少100元的飼料成本。經狐尾藻凈化過的水,還可以再引流到養豬場進行迴圈利用。

  從江西各地農村水污染治理的實踐來看,新技術的運用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江西省環保廳科技標準處處長龔勇表示,前些年,各地推廣傳統的氧化塘、氧化溝等污水處理技術,雖然前期設備投入較小,但逐漸暴露出後期維護耗財耗力,造成二次污染等問題,而近年新研發的一些技術雖然綜合運營成本較低,處理效果好,但設備投入較高,推廣起來並不容易。

  此外,長期以來,一些地方簡單地沿用城市污水收集與處理的方案解決農村與小城鎮的污水問題,效果並不理想。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教授張錫輝認為,農村水污染治理需要重點推廣的是環境友好型、管護“傻瓜型”的處理技術。

  然而,技術選擇與運用只是農村水污染治理的一個重要環節,要讓先進污水處理技術在廣大農村發揮更大作用,還必須逐步解決農水污水處理設施建管資金保障以及理順運營管理權責等問題。對此,江西計劃投入2億元,按照“鄉鎮主體、市場運作、部門指導、財政補助”原則,在2015年全面推進全省百強中心鎮鎮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鎮村聯動治理農村水污染問題,計劃到2017年鎮區污水收集率達到80%。通過百強中心鎮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示範帶動全省鎮村污水處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新華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