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一期工程採訪記

  • 發佈時間:2015-05-13 08: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頤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七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科學減災 依法應對”。近年來,我國防災減災、災害預警、應急管理等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取得了實質進展,在對災害的預防、預警、應對、救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近日,《經濟日報》記者對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一期工程進行了採訪。

  從北京市區一路西行,進入山區又轉了幾個彎,就到達了門頭溝區泥石流監測點。這是北京市西城區政協城建環保委員會的一次集體考察活動,內容是考察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一期工程。

  在清水齋堂一帶,山坡上長滿了雜樹,路上全是灰褐色的碎石頭。“這是原來那些煤礦採煤後留下的煤矸石。”北京市地質研究所廖海軍介紹説。

  門頭溝曾經有2000多座煤窯,2005年全部拆除後,留下了漫山遍野的煤矸石。廖海軍説,如果下大雨,這些煤矸石和山上的泥土混在一起被雨水衝下山,就會形成泥石流。“1950年和1994年這裡曾發生過泥石流,這幾年雖然沒有發生過,但是每年6月底到9月底的雨季,還是必須要當心。”

  《經濟日報》記者隨廖海軍踩著煤矸石走上山,去查看在山坡、溝谷和村裏泥石流溝中安裝的泥石流監測站:一體化雨量監測站、一體化次聲監測站、一體化含水率監測站、一體化泥位監測站及一體化3G視頻野外監控站。“現在,各野外監測站點的數據都已經能夠實時傳輸到地質研究所的數據中心。”

  2011年8月,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達《關於批准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2013年12月,市發改委正式批復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一期工程初步設計及概算,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新建兩個監測站、改造一個數據中心、對130處地質災害隱患實施專業監測。

  項目一期工程的目標包括:在密雲縣、房山區、門頭溝區內建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發地質災害專業監測網路,建設兩個監測站,改建一個數據中心,完成3個區縣突發地質災害監測數據採集、傳輸和資訊整合,實現與群測群防體系相結合的預警資訊報送,為建成覆蓋北京山區、半山區的專群結合的突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奠定基礎。

  門頭溝區地質災害的現狀如何,有多少災害隱患?《經濟日報》記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3月,門頭溝區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644處,其中崩塌473處、不穩定斜坡81處、滑坡3處、泥石流42處、地面塌陷45處。從規模來看,各類地質災害隱患以小型為主,有609處,中型隱患有33處,大型隱患有2處,為永定鎮戒臺寺滑坡和王平鎮西王平泥石流。

  從受威脅對象來看,威脅居民點的隱患有181處,涉及12個鄉鎮99個行政村,威脅戶數為2241戶,威脅人口5668人;威脅道路的隱患點372處,以崩塌為主,涉及區內2條國道、1條省道、6條縣道及多條縣級以下道路,威脅道路總長度為63467米;威脅景區的隱患點31處,以崩塌為主,涉及13處景區;威脅中小學的隱患點5處,以地面塌陷災害為主,涉及5所小學;另外還有55處隱患點分佈在農田、果園等區域。

  那麼,應該採用什麼方法避免災害發生呢?廖海軍説,首先是群專結合,就是“村裏群眾+城裏來的專家”。每年雨季,村裏會專門安排有經驗的人負責每天轉山,查看安全隱患。“這些人常年在這裡生活,對每一塊石頭,每一個山溝都瞭如指掌。一旦發現哪有異常情況,會馬上報告。”

  “次聲儀捕捉上游次聲的速度可達350米每秒,比泥石流快多了!”手指遠處山溝裏的一體化次聲監測站,廖海軍解釋説,泥石流在運動過程中,有次聲成分,頻率小于20赫茲聲波。這種次聲可以較長距離地傳播,幾乎不衰減可達10公里以上,約等於聲速340米/秒,遠大於泥石流的運動速度(通常為每秒10米左右)。因此,泥石流次聲設備能夠在泥石流到達前,率先捕捉到它的次聲信號,且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提前量來實現預警和報警。

  《經濟日報》記者看到,半山坡上還安裝著一台設備。“現在沒有雨,因此你看不到它轉動,一旦雨水來了,它就能測出雨量和土壤含水量,含水量大時土壤松了,就容易發生滑坡。”廖海軍説。在村裏一條泥石流溝旁,記者還看到一台像燈桿一樣的設備。廖海軍説:“這是泥位計,利用紅外線反射波計算泥位和水位高度,發回總部指揮中心,到達一定程度就組織居民撤離。”(經濟日報記者 陳 頤)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