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貿新引擎 跨境電商新使命

  • 發佈時間:2015-05-13 07: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孫麒翔 南淄博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外貿如今正面臨著不小的困境。傳統外貿模式突圍遭遇瓶頸,新型外貿模式又暫時不成氣候。為鞏固外貿傳統優勢、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國務院昨日下發《關於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解析了我國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並提出將提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加快跨境電商發展等措施,為“久病”的外貿開出一副“良藥”。

  外貿總體不振

  據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4月,我國進出口總額1.22萬億美元,同比下降7.6%。其中,出口6901.6億美元,增長1.6%;進口5323.5億美元,下降17.3%。出口緩慢增長,進口大幅下降,從數據上看,我國外貿形勢不容樂觀已是不爭的事實。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坦言,由於世界經濟復蘇力度仍然較弱,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導致我國外貿出口訂單減少,大宗商品進口價格接連下跌。而我國又處於外貿轉型期,勞動密集型出口産業競爭力不斷萎縮,製造業利用外資持續下降,外貿競爭優勢出現明顯斷層。傳統優勢消失殆盡,新型外貿尚未成型,我國外貿目前正處在蛻變的關鍵節點。

  在傳統外貿模式動力不足的前提下,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將成為打贏這場外貿翻身仗的關鍵所在。在白明看來,提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是本次《意見》中的亮點內容。白明認為,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經貿合作,我國既可以借此進行産能和資本輸出,又能給予沿線國家一定的發展空間,從而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此外,瞄準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促進市場採購貿易發展等也成為促成新型外貿發展模式的重要舉措。

  《意見》還重點提及將大力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在電商蓬勃發展的今天,電子商務行業也開始為外貿轉型發展提供堅實的有生力量。

  跨境電商交易火爆

  與傳統外貿相比,近年來跨境電商發展成為市場上的一大亮點。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隨著電子商務和全球貿易的不斷發展,許多傳統企業與外貿工廠蓄勢進入跨境電商領域。越來越多的傳統外貿企業主動尋求登陸規模較大的包括eBay、阿里巴巴速賣通、1688等跨境電商平臺,而伴隨著包括蘭亭集勢、敦煌網、環球市場、世界工廠等跨境出口電商在市場上嶄露頭角,跨境電商儼然成為外貿出口市場的中堅力量。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固有的流程繁瑣、量大利潤低等弊端讓傳統外貿方式走向沒落;另一方面,以速賣通、蘭亭集勢等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平臺則可以最大化地簡化交易過程,減少供應鏈環節、提高利潤率。兩種因素疊加使得跨境電商成功佔領外貿市場。

  環球市場集團董事總經理潘建岳表示,從過去多年的經濟發展經驗來看,出口一直是過去30年中國經濟騰飛的重要力量。

  當下“一帶一路”和“網際網路+”等戰略的提出也正在加速跨境電商的發展。

  在政策的傾向下,跨境電商加速發展。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去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4.2萬億元,同比增長33.3%。從進出口結構上看,我國跨境電商中出口占比高達85.4%,進口則只有14.6%。而根據日前國家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已突破30億元人民幣,成為外貿中不可小覷的一份力量。其中,上海、重慶、杭州等16個城市先後開展出口業務,累計驗放清單3823.5萬份,出口到181個國家和地區,價值約20.4億元。

  品牌化成未來趨勢

  高增長並不意味著跨境電商可以一往無前。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去年伴隨跨境進口電商業務在國內廣泛開展,跨境出口電商受到資本市場冷落。在跨境進口電商洋碼頭的創始人兼CEO曾碧波看來,過去靠犧牲勞動力成本和環境帶動的出口電商已經沒有前途,不僅企業估值都很低,資本也開始逐漸不再買賬。

  潘建岳也表示,與當下處在風口中的跨境進口電商相比,跨境出口電商確實“式微”。但跨境出口電商依然是行業發展的未來。在潘建岳看來,當下跨境出口電商市場存在品牌化程度低等諸多問題,不過,重構階段的市場為企業提供了樹立品牌的機會。

  有分析人士認為,原有的“中國製造”中低端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優勢逐漸喪失殆盡,樹立更多的中國品牌才應是跨境出口電商的未來。在順豐速運國際電商事業部副總裁李清望看來,過去多年出口電商一直以低廉價格作為出口優勢,伴隨人工成本上升、出口電商競爭程度的加劇,品牌化戰略將成為出口電商未來轉變的主流趨勢。

  北京商報記者 孫麒翔 實習記者 南淄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