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耀:扭轉全要素勞動生産率降勢關鍵在創新
- 發佈時間:2015-05-12 10:5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北京5月12日電(記者 尹力 曾鼐)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12日在北京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全要素勞動生産率的增幅也在近年來出現了下降態勢。想要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産率,關鍵在於科技和制度的創新,要通過結構改革,解決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的問題。
朱光耀是在當日召開的第18屆北京科博會“2015中國金融論壇”作出上述表示的。
朱光耀提到,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有3個非常顯著的政策特徵:一,經濟發展已進入中高速的發展態勢,更重視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有品質的增長;二,更重視經濟結構的改革,重在解決長期高速的經濟發展中積累的深層次問題,保持經濟發展的健康和可持續性;三,將傳統的要素驅動的增長轉變為科技和創新驅動的增長。
“這些特徵啟示我們,要高度重視提高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全要素勞動生産率”,朱光耀説,全要素的勞動生産率就是超出要素的驅動,其來源是科技、生産、組織的創新,以及專業化的生産方式等。
他同時提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一份分析報告指出,中國全要素勞動生産率近年有較大變化,2002-2007年中國全要素勞動生産率增長幅度為5%-6%;而2008-2013年,增長幅度下降到2%-3%。
據IMF分析,有兩大原因造成要素勞動生産率增幅的下降,一是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科技創新有了很大發展,與世界領先水準的差距在進一步縮小,由此對年均新增長的貢獻率也在減少;二是科技成果尚未充分轉化為現實生産力,這制約了中國全要素勞動生産率的提高。
那麼,如何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産率?朱光耀認為,關鍵在於科技和制度的創新,要通過結構改革,解決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的問題。他指出,當前中國亟待提高要素投入效率,準確把握對過剩産能的處理,同時進一步推進新興産業等有品質的投資。
IMF給出的測算數據顯示,如果中國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的改革方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那麼年均全要素勞動生産率的增加在今後五年將達到5%-6%之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