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瑞士反思“藏槍於民” 槍支存廢或成國內議題

  • 發佈時間:2015-05-12 10: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何農  責任編輯:羅伯特

  5月9日晚11點,瑞士蘇黎世西北部的小鎮烏爾靈根發生槍擊事件,導致多人死亡。警方接到報案後趕到現場,在出事地點的公寓內發現多具成年人屍體,其中很可能包括犯罪嫌疑人。警方發言人事後在第一時間公開表示,該事件“很嚴重,但不是恐怖襲擊”。

  事後調查顯示,嫌犯為一名36歲的瑞士人,受害者包括他的岳父母和他的內弟,以及一名46歲的鄰居。他本人也舉槍自殺。

  據警方初步了解,案件禍起家庭、鄰里糾紛,目前槍支來源還在進一步調查中。此次案件促使瑞士各界再次反思槍支彈藥管理制度。

  從1815年開始,根據《維也納會議宣言》,瑞士成為永久中立國已經整整200年。瑞士也是迄今為止唯一受國際法保護、中立地位沒有因戰爭而被破壞的中立國。但是瑞士的中立是“全民皆兵”的“武裝中立”。具體來説,首先是“全民皆兵”,即適齡居民的強制義務兵役制度。瑞士全國平時只保留一支約4000人的職業軍隊,但一旦戰爭爆發,瑞士可以在48小時內組織起一支約40萬人的、受過正規訓練的陸、空軍。其次是“武裝中立”,即瑞士的家庭、個人可以在某種條件下保存槍支彈藥。記者曾經在家門口的公共汽車上,驚訝地看到一名青年隨隨便便地斜背著一支看起來很先進的步槍乘車。記者好奇地上前詢問其是否有權扛槍坐公交,他以訓練完畢去還槍為由,振振有詞,還與其他人有説有笑、打打鬧鬧,周圍人也都熟視無睹。當然,他向記者確認那支槍裏沒有子彈。

  這樣的情形,在3公里外的法國是絕對不可想像的。如果一名持槍的平民出現在法國的公共汽車上,馬上就會有一隊警車呼嘯著包圍過來並將其逮捕。

  2007年9月,瑞士國民院曾通過法令,禁止公民在家中保管軍用彈藥,但允許把軍用槍支帶回家保管。另外,正在受訓的快速反應部隊的2000多名成員不受此禁令限制,仍可以攜帶彈藥回家。據記者的一名瑞士朋友説,其實還有規定限制槍支的攜帶和運輸。就是説,可以擁有、保存槍支,但不能隨意攜帶和移動。

  “藏槍於民”給瑞士帶來了不少問題。瑞士每年都會發生持槍兇殺事件。此次事件因為遇難者較多而引人注目,而上一次著名的槍殺案發生在2006年4月,瑞士著名滑雪女運動員克裏娜在家中被丈夫用手槍打死。

  此外,瑞士的自殺率曾是歐洲最高的,近年來已下降至歐洲的平均水準。伯爾尼一家研究機構曾發表研究結論呼籲,“少一些武器,就能少一些自殺!”2003年生效的對於槍支使用的限制規定,讓瑞士的自殺率得到持續、普遍的下降。《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也曾發表《2003年槍支限用改革所帶來的瑞士自殺率變化》的研究報告,調查了2003年改革前後的18-43歲瑞士男性公民的自殺率,證明了對槍彈的嚴格管理無疑能夠挽救更多的生命。18-43歲男性公民正是2003年軍隊服役制度改革的主要涉及人群。改革後,能夠接觸槍支的人數和可以使用槍支的機會都得到減少。這直接導致了瑞士的自殺率整體上有所降低。研究證明,自殺者所用方式的可行性對自殺的影響巨大,特別是對於衝動下的自殺行為。如果槍支不再觸手可得,那麼自殺事件便會明顯減少。有研究證明,對自殺者而言,在迅速自殺身亡(如飲彈自盡)而不得的情況下,很難馬上尋找到另一種自殺方式。調查數據顯示,槍支使用受限的情況下,研究對象人群中只有22%的人有可能去嘗試其他自殺方式。另據瑞士軍方統計,全國每年發生軍用槍支意外傷人事件約200起。

  在槍彈意外傷人乃至被用於兇器殺人、犯罪頻發的情況下,是否繼續保留“藏槍於民”制度説不定是下一次全民公決的議題之一。事實上,即使是有關軍隊存廢的爭論也一直在瑞士進行著。有人希望取消軍隊,有人希望軍隊只用於救災,還有些人認為需要一個具有戰鬥力的軍隊。當然,他們認為,這些跟“中立”的立國之策,也並不矛盾。(記者 何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