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華為:服務驅動發展的速度與激情

  • 發佈時間:2015-05-12 02:32:4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業內觀點

  2015年3月,華為首次在國內智慧手機領域以13.57%的份額佔據第一名,其次是蘋果和三星。面對國際電信巨頭的擠壓和圍剿,華為的成功本身就是一個神話。作為國內通訊行業的佼佼者,華為不僅是民營企業崛起的藍本,更是民族IT企業自強自立的典範。

  深入考察就會發現,華為之所以從一個小小的代銷商成為國際通信名企,關鍵是它在創新道路上自強不息。

  任正非在撰述的一篇文章《北國之春》中描述華為:“華為像一片樹葉,有幸掉到了這個潮流的大船上,是躺在大船上隨波逐流到今天,本身並沒有經歷驚濤駭浪、洪水氾濫、大堤崩潰等危機的考驗。因此,華為的成功應該是機遇大於其素質與本領。華為只是在成長。”

  在任何一個華為值得鼓掌的關頭,任正非都是採取這種當頭棒喝的做法,讓每個華為人頭腦清醒,因為他也知道天道迴圈的道理,生與滅其實只在一線之間,唯有如此,華為才能在充滿更多的挑戰中找到下一個驚喜。

  (節選自《商業週刊》)

  作為一家剛剛在通信技術領域實現世界領先的中國科技企業,華為的一言一行都廣受關注。在剛剛進行的2015年分析師大會上,華為正式提出了向服務轉型的戰略,也就是其命名的ROADS目標。

  華為認為,以後的運營商市場將呈現三大特徵:基礎設施更複雜,網路運維更動態,業務需求更個性。因此,服務已經成為華為幫助客戶和夥伴應對未來挑戰和轉型及華為自身持續增長的關鍵。

  按照華為的官方解釋,Real Time足夠頻寬,ON DEMAND可定制,ALL online所有設備永遠線上,DIY自己定義應用、業務、網路需求,Social社交化的,如此組成了ROADS。

  ——服務轉型——

  適應電信與網際網路趨勢

  可以看出,華為提出的向服務轉型是為了適應電信與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趨勢,也可以認為是一種生態圈支援策略。全球運營商都面臨網際網路OTT的衝擊,OTT 是“Over The Top”的縮寫,是指通過網際網路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這種應用和目前運營商所提供的通信業務不同,它僅利用運營商的網路,而服務由運營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目前,典型的OTT業務有網際網路電視業務,蘋果應用商店等。運營商轉型的步伐堅定而沉重,作為通信設備商,沒有別的選擇,讓運營商活下去並活得更好,才能讓自己有足夠的市場發展空間。

  在多年的合作過程中,華為對電信運營商非常的了解,也與全球的電信運營商結成了事實上的命運共同體。當然,當華為足夠大,且電信運營商們的傳統業務開始遭遇天花板的時候,華為選擇了在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上的拓展,並不想將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裏。

  其實,電信産業遠遠不是一般所想像的那樣不堪一擊,更不是所謂的夕陽産業。即便電信運營商遭遇到了網際網路OTT們的衝擊,傳統語音收入下滑嚴重,但也正由於網際網路業務的興起,電信網路向IP網路轉化中提出了更高的服務需求,也帶來了巨大的電信設備增長空間。如此,諾基亞等歐洲電信設備商才放棄了消費者業務轉而主攻被很多人視為沒有前途的電信設備市場。電信設備領域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之內仍會保持快速增長,只是業務類型和增長模式會有相當的變化。

  ——未雨綢繆——

  發展最好時攀登新高峰

  企業的轉型往往充滿風險,但如果就華為的服務戰略就得出華為徹底轉型,肯定是不適當的。如今的華為只是在未雨綢繆,在企業發展最好的時刻選擇向新的高峰攀登,這也是華為長期的危機文化的自然結果。

  華為的服務戰略對企業應該是做加法,是在主動適應甚至是引領運營商轉型的歷史機遇期,顯然與IBM、惠普等遭遇企業的核心業務發展困局的時候進行的轉型不同,也與諾基亞在手機業務上被蘋果三星擊潰的情況下被迫斷臂求生有本質的差異。

  觀察華為的成長史,這是一家從來不會滿足於現狀發展的公司,也是一家多次在重大技術變革關頭把握住正確方向的科技企業。在投入巨大、開弓沒有回頭箭的科技研發製造領域,穩健與變革都很重要,但兩者的契合點卻很難找到,華為至少在此前二三十年都成為了成功者。

  ——理性選擇——

  科技企業走向成熟與長久

  從産品到服務,是科技企業走向成熟與長久的理性選擇。

  對於一家科技企業來説,服務很重要,未來也會創造更大的市場,最重要的是,服務的競爭力一旦形成,後來者極難模倣,也能保證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不過,服務不是憑空可捏造的,如果沒有産品的市場佔有率,就不會有可供服務的基礎市場,也不會培養足夠的服務能力和或者客戶的認可,所以,先把産品做到極致,才有從産品到服務的資本。

  華為走過的道路是一條典型的科技製造企業發展路徑,從最初的加工廠(裝備組裝)到後來的設計製造廠,低成本和價格優勢支撐發展,然後走上以産品制勝的道路,這時候依靠的是科研能力、産品的品質和售後的能力,後來,華為在産品的基礎上打造品牌優勢,實現在整個産業上的領先,接下來,企業將必然的走向服務之路,這也是從工廠到産品到服務的企業發展的成功道路。

  世界範圍來看,科技企業往往是各領風騷只幾年,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出現,老的巨頭也會被時代所拋棄。所以,成功的科技企業往往選擇自我革新,這是企業生存的唯一道路。不過,我們比較起來看,從一個産品到另一個産品這樣的追逐型創新的企業大都不能堅持,而從産品到服務進行轉型的企業,雖然有些甚至從以前的轟轟烈烈的社會影響力企業逐漸消失于公眾視野,但實質上卻鳳凰涅槃般地實現了基業長青。

  ——三箭齊發——

  在服務平臺進行戰略整合

  對於華為來説,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等的發展,産業鏈上下游與周邊合作夥伴的關係發展了巨變,以往的合作夥伴有的相互進入成了對手,主要合作夥伴的運營商也自顧不暇。電信運營越來越複雜,而不同的運營商有不同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側重點,已經不可能全部網路建設與維護都自己完成。同時,在網際網路趨勢下,廠商提供服務已經是慣例,每個行業都越來越重視所有的解決方案。華為從一家為運營商提供産品的公司變成一家提供産品與服務的公司,也就變得水到渠成。

  華為現在的佈局是,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三箭齊發,看似分隔的業務線實際上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未來都將在服務這個平臺上進行戰略整合。華為宣佈將在未來每年有超過3.5億美元的服務研發費用,在行業標準、生態系統、商業模式、流程方法及工具平臺等方面構築解決方案能力,包括建立業務提供商運營實驗室、客戶體驗轉型中心、幾種類型的開放實驗室、資訊與網路技術學院,等等,這些投入將不會僅僅用於所謂的運營商BG(在華為,BG:business group,不是一個特指的部門,是指華為的一個業務集團。華為有三大BG:carrier network BG即運營商BG,consumer BG即消費者BG和enterprise BG即企業BG。每個BG下又分很多個BU,business unit,經營單元),肯定將成為整個企業的發展平臺。

  華為的服務戰略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日益成為社會主流、運營商集體陷入轉型窘境、網際網路公司咄咄逼人,而華為自身在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上不斷取得全面突破的背景下提出的,這一戰略的實施將對華為未來十年的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之前,華為的成長速度驚人,但激情燃燒的歲月依然沒有結束,隨著向服務轉型的號角吹響,激情必將催生新的華為速度。不斷挑戰自己成就了華為的現在,而這種持續的挑戰是否也會給華為帶來下一個十年的輝煌呢,雖然只能通過時間來證明,但我們都有理由期待這面旗幟的美好未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