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老字號踏上海外新征途

  • 發佈時間:2015-05-11 16:31:03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雲非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高端製造、科技和電商“出海”,全球産業和消費圖景因中國元素重繪。全球化時代,資本和技術牽動中企翱翔海外之翼;而對中華老字號來説,傳承與創新助力海外新征途。

  德行天下

  “既要滿足海外顧客的‘胃口’,更要讓他們細品中華飲食文化的‘味道’。”談起百年老店全聚德的海外新征途,總經理邢穎如是説。

  據悉,全聚德集團1993年成立以來海外戰略穩步推進,目前以特許經營方式開設5家分店。“國際化戰略正在漸進實施,不能為國際化而國際化,不能砸了全聚德的牌子。”邢穎説。

  在邢穎看來,不冒進是為了更好地推進。他説,對全聚德這一中式正餐而言,用特許經營方式拓展海外市場面臨三個問題:原材料鴨坯供應、技術勞工簽證、對加盟店的督導。公司考慮了應對之策,比如在當地尋找原材料、為合作夥伴培養烤鴨技師、開業前派技術指導等。

  從日本東京和澳大利亞墨爾本等店的經營看,當地人和海外華人對著名中餐有較大需求。而從更廣的視角看,隨著中外交流更為頻密,以及海外對中華飲食文化認知度的提升,知名中餐品牌迎來了拓展海外經營的機遇期。“公司已選定一些國家和地區作為重要目標市場,正在創造條件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邢穎説。他透露,按照特許經營模式,今年啟動海外拓展計劃,前不久向北美派出品牌代表,考察市場並尋找合作夥伴。此外,公司還在同歐洲的一些意向合作夥伴進行接洽。

  築牢本土市場根基將助力企業“走出去”。從集團上市到投資公司注資,從打造餐飲業與食品業的産業鏈再到專業化經營,傳承與創新激發出勃勃生機。邢穎説:“對全聚德而言,要讓傳統中華老字號成為在市場上有一定影響力的現代商業品牌公司。”

  醫者仁心

  “剛開業時患者不多,許多人是在其他醫院醫治無效後,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到中醫診所,結果卻獲得了很好的療效。”迪拜同仁堂店梁樹旗醫生説道。

  在海外,醫者仁心、濟世養生,中醫所推崇的理念讓中醫藥漸被接受並贏得口碑。讓更多的海外友人了解並信任中華醫學瑰寶,歷經300多年風雨的同仁堂成為踐行者。如今,同仁堂在70個國家和地區註冊商標、開設110家海外零售終端、診療超過3000萬海外患者。

  同仁堂的海外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長期以來,由於中西醫理論體系差異,中醫藥標準模糊、功效模糊、含量模糊、副作用模糊等原因,中醫藥國際化“屢屢碰壁”,中醫藥企業“走出去”舉步維艱。以歐盟為例,中成藥要進入歐洲國家,需在歐盟地區使用15年以上、在中國使用30年以上並提供相關證明。此外,還必須申請許可,而許可的前提就是對中成藥中的每一個成分進行檢驗。

  從陌生到熟知、從懷疑到認可,中醫藥的“身份認證”對同仁堂來説尤為重要。據悉,同仁堂正與海外醫藥研究機構開展數據與理論研究。澳大利亞同仁堂獲得TGA三年生産線免檢資格,標誌著西方主流市場對中藥生産標準和品質的認可,給進入西方主流市場帶來利好。

  北京同仁堂集團副總經理丁永鈴表示,今年開始,同仁堂的海外佈局將從華人聚居區逐漸擴大到西方主流市場,“隨著全球消費者健康理念提升,對中醫養生保健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未來我們將打造集種植採購、研發生産、批發零售、養生服務、文化教育于一體的全産業鏈,把同仁堂這一民族瑰寶推向世界,讓中華國藥飄香四海。”“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同仁堂已“出海”遠航,而對古訓的堅守恒久不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