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以培訓促發展的梧州樣本

  • 發佈時間:2015-05-11 00:29:4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梧州市工商聯一直以來注重把求知充電、培訓提升作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堅定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徑來落實,積極引導基層商會在不斷加強自身硬體建設的同時,也注重商會文化建設,提高軟實力,創新培訓模式,自主創辦特色“講堂”,通過搭建新載體、增添新活力、打造新引擎,有效地促進了“兩個健康”的發展,為梧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以岑溪市岑城商會創辦的“恒輝講堂”、藤縣藤州商會創辦的“儒商論道”為例,他們的做法深受企業家的歡迎和外界的稱讚。目前,這些特色“講堂”已逐漸成為梧州市教育引導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的“百家講壇”和“精神家園”。

  創辦“講堂”搭建培訓新載體

  在新形勢下創辦特色“講堂”,是梧州市工商聯認真落實全國工商聯“以改革創新精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要求而做出的系列舉措之一。

  當改革開放步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如何應對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陣痛,如何把握梧州與珠江-西江經濟帶協同發展帶來的機遇,成為擺在梧州市工商聯面前共同的課題。

  為此,針對當前企業的轉型升級,企業管理的多樣性技能需求,梧州市工商聯審時度勢,引導各基層商會探索創新培訓手段,活化教育形式,深化特色培訓,自主創辦特色“講堂”。一些商會除了利用自身的陣地開辦“講堂”外,還結合自身的特點,還設立“流動講堂”“實踐講堂”“網路講堂”等多種形式,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寬領域的培訓,進一步增強了廣大非公經濟人士的綜合素質,提高了非公經濟人士創業帶富的能力,取得明顯成效。

  如藤州商會“儒商論道”以“白天干事業、夜晚論商道”定位“講堂”的辦學理念,很好地解決了“工學”矛盾,受到企業老闆的普遍好評。

  利用“講堂”,梧州市共有6000多人次得到培訓教育,1000多人次實現就業創業,為促進非公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務求特色增強培訓新活力

  梧州市工商聯從非公經濟人士“求知求富”的實際需要出發,依託“講堂”靈活開展培訓,創辦“講堂”成了一道道美味的“招牌菜”,做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堅持從培訓目標、培訓形式、培訓內容等堅持“三化”要求——堅持培訓目標科學化、堅持培訓形式多樣化、堅持培訓內容豐富化——精心打造基層商會“講堂”的特色,取得了較大的社會反響。

  其中,岑城商會的“恒輝講堂”定位就很獨特:講的不僅是黑板知識、書本理論,而且還是實戰的經驗和案例,部分講授者還是商會班子企業家親身經歷和感悟。經過幾十多年的努力和奮鬥,在經歷改革開放、經濟危機等種種複雜經濟情況下,從過去小商小販發展到今天的集團企業,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教訓,每一個企業的發展壯大,就是一部生動的現實教材,其中産生了許多豐富的經驗和教訓,通過開辦“講堂”這一平臺將各自的經驗和教訓傳授給更多年輕的企業家、創業家,給他們指點迷津,激發他們的激情和創意。

  與此同時,梧州市工商聯在培訓中採取多種形式,充分考慮企業家的需求和培訓效果,定期請不同的、具有實戰經驗的企業家、教授開講,同時結合沙龍、巡迴演講等形式,把流動“講堂”設到企業、廠礦、工地。採取集中授課、書面宣傳、企業走訪、線上諮詢等多種培訓模式,充分滿足企業需求,培訓效果顯著。

  內外聯動打造服務發展新引擎

  梧州市基層商會依託特色“講堂”這一平臺,著力提高了非公經濟人士的整體素質,實現了良好的成效。

  首先,建智庫,內外聯動“助鳥成鳳”。梧州市工商聯根據實際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等形式,科學謀劃、精心組織,將“講堂”打造為全市工商聯教育培訓工作的特色品牌。引進來是以“借用外腦”方式加強素質培養,走出去是以“借助外力”培育人才,同時適時組織會員們到先進地區學習培訓等,努力打造新型企業家隊伍,助推梧州經濟跨越發展。

  其次,拓路徑,嫁接資源“借船出海”。加強與黨政有關部門的溝通合作,積極爭取將非公經濟人士培訓工作納入當地黨委、政府人才發展規劃和培訓計劃;加強與市委黨校、行政學院、高等院校的溝通合作;加強與商協會的聯繫合作,幫助企業家解決經營管理中的各種難題,推進企業在戰略轉型和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的探索。

  第三,重實效,蛻殼求新“借石攻玉”。近年來,梧州市工商聯堅持借他山之石攻玉的方略,積極探尋非公經濟人士教育培訓的新思路、新載體、新方法,借鑒其他部門開設的“道德講堂”“幹部夜訓”“農民夜校”等的做法,雖然培訓的對象和方式各有不同,但可以依託地方政府或相關部門的教學資源,做到資源共用,陣地共用。

  在梧州舉辦的“網商播種之旅”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全國網商聯盟巡迴論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