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垃圾資源化是必由之路

  • 發佈時間:2015-05-09 06:00:3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垃圾填埋是幾千年來人類處理垃圾的常用方法,簡便實用。然而,填埋場附近的大氣、土壤和地下水均會受到污染。即使把填埋場就地封場綠化,也還存在安全隱患。

  垃圾焚燒是目前較為流行的垃圾減量處理技術。但是垃圾焚燒的前提,是焚燒物必須含有高能源物質,不能進行混合燃燒。否則,將有可能産生大量有毒氣體二惡英。而我國進入垃圾焚燒廠的垃圾,大多是原生態的混合垃圾。因此,垃圾焚燒的風險一直未得到真正解決,一直存在激烈爭論。

  實踐表明,垃圾填埋和焚燒,均會造成對土壤、空氣、水源的污染,隱藏著嚴重的社會風險。那麼,垃圾處理究竟該沿著何種方向發展?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物質單向流動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走“資源→産品→再生資源→再生産品”的迴圈經濟發展之路。20世紀八九十年代起,發達國家為提高綜合經濟效益、避免環境污染,提出以生態理念為基礎的新型迴圈經濟發展思路,即要把垃圾看成一種放錯位置的資源,那麼大多數成分均可以加以利用。因此,應將垃圾減量化的目光放在綜合利用上,首先把垃圾分類,再將不同類別的垃圾作為新資源利用起來,換來經濟效益。在當前嚴峻的環境形勢下,用迴圈經濟的思維,實現垃圾資源化,是垃圾處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國外來看,資源回收利用已成為2l世紀日本的支柱産業。在德國,垃圾管理已成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每年創造500億營業額和20萬個就業機會。目前,我國垃圾資源化之路尚有一定難度,政府應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支援推廣垃圾處理資源化利用新技術,早日實現全國垃圾資源化。

  一是加大科研服務力度。重點支援生活垃圾、污水、污泥等固體廢物處理技術研發,結合我國生活垃圾特點,提高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的適用性和技術水準。加快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對垃圾處理資源化利用取得成效的項目,予以財政支援和政策傾斜,幫助並解決其運作過程中的實際困難。

  二是從源頭入手控制和減少垃圾生産量,比如,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和延長生活用品使用壽命;限制包裝材料過度使用,探索建立包裝物強制回收制度;農貿市場和超市嚴格執行“限塑令”等。

  三是加強垃圾分類宣傳和後端管理。垃圾分類處理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投放、運輸、處理、利用等諸環節系統化設置的“組合拳”,且分清主次、先後並均衡發力。既包括前端的垃圾分類儲存和垃圾分類投放,也包括中端的垃圾分類運輸和後端的垃圾分類處理,每個環節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必須做好制度設計,明確垃圾分類、運輸、後端處理的責任主體,避免分類垃圾又被混收混運的現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