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片的荷爾蒙還能釋放多久?
- 發佈時間:2015-05-08 08:30:58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臨北
自4月24日上映以來,《左耳》在短時間內的票房就突破了2億元。
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開始,青春電影總是能夠在市場上取得不錯的戰績。但細看電影檔期,你會發現,當《左耳》逆襲時,《速度與激情7》已經過了黃金上映期。也就是説,觀眾的觀影習慣依舊沒有改變——影片狹路相逢,觀眾總是選擇先刷好萊塢大片,吃飽“大餐”之後再“溜縫兒”看部國産影片——對於國産電影來説,這種發展模式才是最致命的。
當你開始懷念青春的時候,青春早就不在了,而正在經歷青春的人,根本不在乎青春。
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到《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從《匆匆那年》到《左耳》,諸如此類的青春片無一不是在販賣著曾經被大家所忽視的青春時代。縱覽這些影片,除了抽煙、喝酒、打架、戀愛外,“80後”的青春期似乎沒有其他事情可以經歷。
電影是拍給有需要的人看的,你越是缺少什麼便越渴望看到什麼。討厭青春片的人,大多在年輕時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過那些看上去痞痞的又壞壞的男生,而喜歡青春片的人,大多數都沒有做過“出格”的事情。對於後者來説,那些形象,就是青春裏最美好的人。
這兩種心態和年紀無關,只關乎成長。這些青春片利用你熟悉的場景,比如全國看起來都差不多的校園和教室;你熟悉的人物設定——成績好的乖乖女、體育好的痞痞男、沉默老實的眼鏡男等,糅出一場你似有耳聞卻無緣親歷的故事,恰好彌補了那些青春遺憾,燃燒了當年未曾釋放過的荷爾蒙。
在恍惚中,那個“校花”就是當年的你,男生都為你打架,女生都因你生妒,幾番雞湯情話一飲而盡之後,醉醉的你也變得特別多愁善感,惹人憐愛。
其實,在很多人的青春期裏,並沒有那麼多的恣意妄為,每個人活得都很苦。在當時被認為是無休止的痛苦中,一點點友情和一點點情愫,難能可貴。這些對青春的點滴認識在青春片裏就被放大成了全部。
從這波青春片熱潮回頭看去,近些年來中國電影的潮流呈現出這樣一種規律——先是有一部新的類型片獲得了極大的關注,緊接著大量同類型影片項目立刻開工製作,在次年呈現出“井噴”狀態,而後逐漸散熱,繼而消失在歷史中。
比如早期的古裝大片時代,從《英雄》到《夜宴》再到《王的盛宴》,人們已無法理解古裝大片究竟要表達什麼了。再比如近年來的小妞電影,從《非常完美》到《失戀33天》再到後來的各種跟風之作,女性市場也被壓榨得審美疲勞。
就像中國的農作物,今年熱銷什麼,來年必定都種什麼,最後産品滯銷,十分要命。但對於電影而言,這雖不致命,卻很短命。熱鬧過後,僅留下滿地狼藉,這或許是愛電影的人最不希望看到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