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莊稼人辦“莊稼事”蹚“莊稼路”

  • 發佈時間:2015-05-08 02:19:3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喬 地通訊員豐興漢何俊峰

  在豫鄂兩省交界處的河南省唐河縣蒼臺鎮,有個“中豫莊稼人花生合作社”,使當地花生産量提高30%以上,吸納社員3萬多人,帶動花生高産田30萬畝。這個合作社靠示範服務,靠高端引領,在全國15個地市設立“莊稼人辦事處”,被授予“國家級示範社”。

  合作社理事長、現年60歲的楊進中,曾是鄉農技站長。在青島不久前舉辦的“海峽兩岸花生高峰論壇”上,一位專家對楊進中伸出大拇指説:“我們都是單打一,你把整套花生高産技術,從品種、栽培、植保、機械化到購銷,全部組裝配套交給農民,推行託管式系列化服務,你才是真正的花生專家!”

  花生本是唐河傳統農作物,由於播種時特別費工,倆口子一天種不了一畝地;收穫時薅著難、摘果難,腰疼又費力;農民都知道種花生比玉米效益高又安全,但不願多種,不能種多。産業要發展,難題需破解。楊進中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走訪農民,深入田間,苦心鑽研,尋策問計。中伏天,他爬在地裏查看花生如何開花下錐,忍著蟲咬草扎汗濕衣;陰雨天,他在田間研究花生怎樣防病治蟲,不怕風刮雨打兩腳泥。白天地裏看,晚上翻書找,經驗問農民,理論求專家。經過八年摸爬滾打,終於摸清了花生生長的脾性。

  他探索總結出了一整套高産(比傳統種植增産30%)、省工(比傳統種植省工80%)、機械化耕作(從種到收全過程)、産業化經營(購銷加一條龍)、全託管服務的新模式——“莊稼人模式”。

  技術成熟了,模式確立了,關鍵靠團隊去推廣。2008年春,楊進中就不失時機地在唐河蒼臺鎮率先成立了花生專業合作社。隨著推廣面積和輻射範圍的擴大,他在鄭州設立總部,分別在南陽、襄陽、開封、漯河、平頂山等地市,設立了辦事處。目前辦事處達到15個,工作站數十個,入社社員發展到3萬多人,服務花生種植面積達到30多萬畝。

  據楊進仲介紹,合作社推行公司化管理模式:合作社理事會下設辦公室、研發中心、機械技術部、購銷服務部、基地開發部和財務部,聘請著名花生專家、河南省農科院副院長張新友研究員作總顧問。

  現在,合作社不但擁有自己的機械廠、定點定制的化肥廠、農藥廠等,而且還有專門的購銷隊伍,負責把合作社社員生産的花生果、花生米、花生秧,優先優惠收購外銷。

  中豫莊稼人合作社為農民採購種子、農藥、化肥,實行定點監製、優質優價;提供機械作業免費培訓、維修和升級;推廣的花生機械化,剝殼有剝殼機,播種有播種機……青壯勞力外出打工了,家中土地可以由莊稼人合作社全託管。

  郭灘鎮荊北李村馬付申跟著“莊稼人”種5畝花生,取得了畝産1060斤的好收成。他説:“從湖北棗陽走親戚回來,一路上看到的花生都沒有我家長勢好,明年我們村都會跟著‘莊稼人’種花生。”

  楊進中的合作社成功了,“莊稼人”模式叫響了。初步統計唐河明年將推廣3萬畝以上。為了發展更有後勁,楊進中成立了莊稼人花生研發中心,增聘中國科學院油料研究所副所長、國家花生産業技術體系主任、國際花生青枯病首席專家廖伯壽為顧問,著力把“莊稼人”的技術、機械、産品和模式,不斷升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