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開春了,莊稼人融資仍“喊渴”

  • 發佈時間:2015-03-11 00:29:5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驚蟄過後,山東各地相繼進入春耕生産階段。所謂“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去冬今春氣溫偏高,眼下冬小麥長勢如何?中央“一號文件”連續聚焦三農,基層還有哪些期盼?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近了部分新型經營主體。

  “這段時間雨水是少了點,但去年秋播畝均播種量約17.5公斤,比往年多用了2.5公斤,之後還澆過一遍越冬水,目前問題不大。”山東德州市德強農場副總經理馮高東説,企業現有流轉耕地10170畝,九成以上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現在的苗情好于去年同期。

  記者了解到,德州市作為全國整建制糧食高産創建試點市之一,今年小麥的長勢較為樂觀。據德州市農業局統計,當地小麥種植面積約796.5萬畝,二類及以上麥田佔到94.6%。同時農田墑情總體尚可,預計今年小麥病蟲害綜合發生程度為中等偏輕。

  糧食生産成本抬升,種糧難覓利潤新增長點。馮高東告訴記者,種一畝小麥要買220元的化肥、掏180元的機械作業費,一畝地澆一遍水35元,除“一噴三防”外,每畝農藥錢還得二十六七塊。“如今一畝小麥的種植成本在700元左右,地租還不算在內。”

  勞動力價格,是抬升成本的重要因素。德州臨邑縣德平鎮的魏德東是全國種糧售糧大戶。其名下的家庭農場經營著近3000畝流轉耕地。他告訴記者,2008年自己成為種糧大戶以來,零工價格已翻番,漲到每天100元,農忙時農機手的日薪更達到300元。

  為應對成本壓力,馮高東、魏德東都選擇為種業公司或科研院所培育良種,並借規模優勢向農資企業爭取優惠。但一公斤良種多賣不到四毛錢,一袋40公斤化肥比市價便宜15元,增收效果有限。馮高東説,現在一畝地一年兩季糧食,除去1000元土地流轉費,純利潤230元左右。

  農機、水利等需求不減,莊稼人融資仍“喊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增加深松土地2億畝”,山東也已下達1500萬畝農機深松整地任務。記者了解到,像魏德東擁有的二三十台套農機中,唯一一台110馬力拖拉機還是4年前由國家獎勵的,而且由於多數機械使用效率不高,他已不準備在農機上繼續投資。

  “耕地深松,是要打破土壤板結,加深耕作土層,對作物穩産增産有明顯作用。”德州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李令偉表示,小馬力拖拉機難以勝任深松25釐米的作業需要,農機動力面臨提升換代。

  黃河來水,是沿黃地區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德州去年累計引黃調水21億立方米,為20年來最高。“河水可用不可靠”則引發馮高東等人的擔憂。“萬一河水不足,每200畝地要配一眼機井,而且還是打穿苦鹹水層的深井。”馮高東説,近兩年企業已前期投入1000多萬元,再打井已有些力不從心。

  力不從心的背後,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環境的跼踀。魏德東説,現在農信社貸款的期限多在半年、一年,希望能利息再低些、還款週期再長些。馮高東説,企業暫無貸款打算,就是擔心不多的經營利潤再被利息“吃掉”。

  新型經營主體求解未來發展方向、工商資本定位。從300畝耕地起步的魏德東告訴記者,自己成立家庭農場在當地是頭一份,發展至今還是想給周圍的種糧大戶們蹚出條持續發展的路。

  “曾考慮涉足養殖業,實現種養結合,但發現養殖業並不好過。”魏德東覺得,倘若允許工商資本下鄉,大家能夠合作,資金與技術相互補充。德強農場正與部分電商接洽,希望借此拓寬自身銷售渠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