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致癌,真的嗎?
- 發佈時間:2015-05-08 02:18:07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除草劑最近“火”了。先是北京的草莓被檢測出殘留乙草胺超標,引發質疑,隨之而來的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所近日宣佈,“有充足證據”表明,草甘膦在實驗動物中是致癌物,“有限的證據”表明,草甘膦對人類可能致癌。孟山都公司隨即發表聲明,此次評估不合理,其結論與此前多年的主流觀點有差異,並質疑數據採集的科學性。
草甘膦為何物?其在農作物中的使用標準是如何規定的?殘留狀況與毒性怎樣?國際癌症研究所的致癌結論如何得出?是否具備權威性?帶著這些疑問,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農業專家。
“如果説致癌性 草甘膦弱于美酒”
草甘膦,由美國孟山都公司開發的除草劑活性成分,之前有媒體稱,其噴灑後,只有根據其特性研發的轉基因作物才能存活,銷量全球第一。
“草甘膦毒性與耐草甘膦轉基因作物無關,草甘膦毒性是指除草劑草甘膦本身毒性。”中國水稻所生物工程系首任系主任王大元院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對於判定草甘膦安全性,截至目前,全球主要有三個官方權威機構,分別為:CODEX(世界食品法典委員會)、EPA/FDA(美國環保署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和EFSA(歐洲食品安全局)。“其他國家的政府機構的標準基本上是根據3大機構的標準來制定的。”王大元表示,2000年聯合國糧食組織就評審了草甘膦的安全實驗數據。美國環保署對草甘膦毒性的分類為,低毒和極低毒,即每公斤體重含量超過5000毫克,可造成口服急毒。“而草甘膦在大豆上的農藥最高殘留限量是每公斤20毫克,也就是説一次吃25公斤轉基因大豆,也不會有毒。”他説。
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致癌物分類圖表,可以看到,其致癌分類標準共有4級:致癌、可能致癌(其中又分2A很可能致癌和2B可能致癌兩檔)、無法歸類、很可能不致癌。草甘膦被分類為2A類中,其中還包括氯黴素、丙烯酰胺、高溫油炸食品和高溫油鹽等59項。在2B類中,包括了汽油、手機輻射、腌菜和咖啡等266項。“如果説致癌性,草甘膦弱于致癌類中的美酒。”王大元説。
“目前沒有任何機理證明草甘膦致癌”
對於草甘膦會不會帶來科學爭議的問題,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學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姜韜表示,關於轉基因的安全性是基於實驗知識、原理和實驗科學結果的。對於草甘膦的安全性,這並不是直接關乎轉基因作物的。“我們對於草甘膦的安全性、實驗結果沒有爭議,爭議的是對它的看法。”姜韜表示,這次癌症研究所的結論也不是基於任何科學實驗結果,由於目前沒有任何機理證明草甘膦是致癌的,他們只是從預防的角度建議大家提出關注,採取預防的原則,就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部分受訪專家認為,草甘膦安全性評判應尊重科學實驗結果。
而此次事件中對於耐草甘膦基因作物安全性的質疑,王大元回應道:“含耐草甘膦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是指轉基因作物本身是否安全的問題。”
“用量大並不代表不安全”
其實,草甘膦在全球用量非常大。從王大元提供的材料中記者看到,全球轉基因作物栽種總面積佔作物總面積的12.5%,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剩餘的87.5%耕地是用來種植非轉基因作物的,例如水稻、小麥、燕麥、大麥、高粱、小米、各種蔬菜和水果等其他經濟作物。這些非轉基因作物的農田中施用的草甘膦應該比12.5%的轉基因作物農田要多。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有25種非轉基因作物施用草甘膦,其中黃瓜、西瓜、茄子、胡蘿蔔、菜花等多為幼苗期施用,用量多為每英畝0.5到1.4磅。
為什麼草甘膦的發展如此迅速?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林敏解釋道:“其實一個重要原因是常規的除草劑藥害較嚴重。”林敏表示,草甘膦的優點和作用機制是,第一廣譜滅生,第二低毒低殘留,可以很快在土壤裏降解,不會污染地下水。因此它應用廣泛,1980年就成為最大的農藥産品,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一個除草劑品種。
“用量大並不代表不安全。”姜韜表示,草甘膦本身水溶性非常好,甚至如果不添加一些助劑,噴到葉子上很快就損失掉,不會往裏滲透。“後來孟山都就加了一些助劑,為了草甘膦滲透到植物的細胞壁裏面,這些成分也便於我們清洗,所以口吃生菜的話,就直接用水洗一洗就可以了。”姜韜説。
而對於45%的歐洲人尿液中檢出草甘膦的報道,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表示,應該進一步檢查尿液中的劑量。“這個量的概念對於食品安全至關重要,比如説草甘膦一般在作物上的允許殘留量標準是每公斤20毫克,它在你的尿液裏邊才幾毫克甚至零點幾毫克,檢出沒有任何意義。”他説。
截至記者發稿,事件的逐漸升級引起美國環保署的關注,7日晨有媒體稱,其已經完成草甘膦安全性的審查,將在不晚于7月份發佈備受期望的草甘膦初步風險評估。
(科技日報北京5月7日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