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努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

  • 發佈時間:2015-05-07 06:22:4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提要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面對增速下行和轉型升級的雙重壓力,迫切需要尋找和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而創新能使生産要素重新組合,激發增長潛力、增強內生動力。做好新常態下的經濟工作,關鍵是要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打造好經濟發展新動力。

  一

  創新驅動發展決定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加快創新驅動,既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形勢所迫,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持續30多年高速增長後,無論是從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國際出口和國際收支方面看,還是從生産能力和産業組織方式、生産要素相對優勢、市場競爭特點、資源環境約束、經濟風險積累與化解、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等方面看,都將出現一些重大的趨勢性變化。這些趨勢性變化表明,我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將從增量擴能為主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整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常態演化。在這變化的關鍵時期,我國經濟要激發新活力、釋放新推力、重塑新動力,進一步實現可持續發展,創新驅動成為必然的現實抉擇。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經濟總體復蘇動力不足近期難有明顯改觀,世界各國都在加緊尋找産業新動力、更新增長“發動機”。發達國家致力於改變過度依賴金融創新和信貸消費的狀況,加快以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促進傳統産業改造和新興産業興起,新興市場國家也紛紛選擇重點、加快佈局,都在努力形成新的戰略性經濟增長模式。現在看來,國際金融危機不僅催生了一場新的産業革命,更發動了一場涉及經濟、技術、環境和社會廣泛領域的新的革命,也勢必改變世界經濟的增長軌跡和傳統格局。在這個比拼新動力的國際賽場上,要搶佔科技與産業發展制高點,加快實現經濟轉型升級,佔據世界經濟格局變遷中的有利位置,把握經濟發展主動權,關鍵就看我們能否在創新驅動上有所作為。

  面對國內外經濟發展的新變化,我們必須打破慣性思維,既要擺脫“速度情結”“換擋焦慮”,又要防止“安於現狀”“無所作為”,科學地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突出創新驅動新舉措,不斷推動經濟新發展。

  二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風起雲湧,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帶動關鍵技術交叉融合、群體躍進,變革突破的能量正在引發生産生活方式深刻變革,改變了國際分工形態和競爭格局。這在為我國加快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嚴峻挑戰。

  企業創新能力不足不強。企業是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的主體。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企業創新能力獲得了長足進步,但仍未形成強勁的內生發展動力,缺乏産業關鍵核心技術,一些重點領域還處於跟蹤模倣為主的階段,很多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如我國電腦産量世界第一,但晶片主要依靠進口,晶片進口額已超過原油。面對全球以製造業數字化、智慧化為核心的産業變革新態勢,我國企業研發能力不足問題進一步凸顯,大多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沒有研發活動,即便是有研發的企業,研發投入和研發水準也偏低,如世界500強企業的研究與開發經費佔銷售收入的比重一般在5%至10%,而這個比重在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中僅為1.38%。這種依賴低端加工組裝、缺乏技術創新和品牌的産業體系越來越不適應競爭環境的變化,如不加快研發能力提升和産業技術進步,現有發展模式和生産能力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生産要素比較優勢減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引進發達國家成熟技術基礎上,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依靠大規模要素投入和投資驅動實現經濟高速增長。但隨著經濟總量的迅速擴大和生産要素供求關係的變化,我國勞動力成本特別是農民工實際工資大幅攀升,土地、礦産資源等供求接近上限,借助利用外資、引進技術等途徑實現技術進步的空間逐步縮小。與此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人口撫養比趨於提高,儲蓄率開始向下調整,投資增長趨於放緩。而世界上其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利用相對更低的生産要素成本優勢,加快發展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産業,對我國低成本優勢形成替代效應。這些情況表明,依靠生産要素大規模、高強度投入支撐經濟發展已經越來越困難,未來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品質提升和自主創新,使創新驅動成為經濟持續發展新動力。

  三

  推進創新驅動,既是一個系統工程,又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一項緊迫任務。我們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創新,多措並舉衝破創新障礙、培育創新人才、營造創新生態、釋放創新活力,使創新深度融合於經濟發展之中,從而引領經濟新發展。

  一是要破除體制機制藩籬。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最緊迫的是要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制度障礙,建立有利於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創新潛能充分釋放的體制環境。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産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健全政府統籌協調管理體制,努力克服各領域、各部門、各方面創新活動中存在的分散封閉、交叉重復等碎片化現象,避免創新中的“孤島”現象。加快完善創新基礎研究制度,開放國家創新管理資訊,提高創新資源開放共用水準。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全方位推進産品創新、品牌創新、産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把創新驅動落實到經濟活動全過程和各個方面。

  二是要強化人才隊伍基礎。創新的根本在人才。沒有強大的人才隊伍作後盾,自主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注重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努力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創新發展最優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激勵等機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準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準創新團隊,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要堅持競爭激勵和崇尚合作相結合,促進人才資源合理有序流動,激發他們的創新激情。

  三是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要抓住全球創新資源加快流動和重組的重要機遇,進一步加快創新“引進來”、“走出去”步伐,加快融入全球創新網路,全面提高我國創新的國際合作水準。要積極主動整合和利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從我國需求出發,有選擇、有重點地參加國際大科學裝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設和利用,在更高起點上提高創新能力。要把握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的戰略機遇,選好關係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性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通過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進協調創新和開放創新,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關鍵技術供給體系,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要緊緊圍繞全球關注的重大科技問題開展國際合作,支援企業和科研機構到海外建立研發機構,同時支援國外企業在中國建立研發機構,吸引全球優秀創新人才來華創新創業。

  (執筆:楊永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