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怡:推動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5-05 07:4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5月6日是中歐建交40週年紀念日。隨著中歐建交紀念日的臨近,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楊燕怡大使就中歐關係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
記者:您如何評價中歐關係40年發展?如何看待中歐中長期關係?
答:中歐建交40年來,雙邊關係經歷過波折起伏,但向前向好是總態勢,對話合作是主流。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歐關係呈階梯式發展:從1998年“合作夥伴”,發展為2001年“全面合作夥伴”,提升為2003年“全面戰略夥伴”和2014年以“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為主要內涵的全面戰略夥伴。
展望未來,我們對中歐關係發展充滿信心。今後,我們將主要在以下方面鞏固和加強中歐外交關係。一是保持雙邊高層交往,舉辦好年度領導人會晤,發揮其對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引領作用。二是通過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就雙方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充分有效地溝通,在戰略、政治和安全問題上加強協調,凝聚共識。三是積極主動服務於中歐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落實《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談判、人員往來便利化,推動中歐自貿區可行性研究。四是排除干擾,加強磨合,妥善管控和處理分歧。五是在國際層面就具有全球性影響的重大事務加強溝通協調。
記者:歐洲將在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答:從地理上看,歐洲是古代絲綢之路的終點,也是當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終端。從地位和作用看,歐洲應當也完全可以成為“一帶一路”的參與者、推動者、建設者、合作者。可以説,歐盟發展議程同“一帶一路”有許多相通之處、相聯之處。只要對接得好、融合得好,完全可以發揮疊加效應和倍增效應,促進互利共贏。
記者:您認為中歐在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有哪些領域可以相互借鑒與合作?
答:我以為,中歐可在以下幾個方面互學互鑒。一是以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改革。二是中國在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力度,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歐盟一貫重視處理好政府、企業、社會、公民之間的關係。雙方可在這方面加強交流。三是推動産業由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躍升,推進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由價格競爭向品質技術品牌服務競爭轉型,在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轉型方面,歐方積累了不少經驗,保持了領先優勢,中方願同歐方加強交流合作,以實現更高品質和更高效益的經濟增長。四是中國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與歐盟投資計劃、能源聯盟建設、單一數字市場建設有許多契合之處,雙方應培育和拓展合作的新增長點、擴大利益匯合點。
記者:中歐如何應對貿易摩擦?面臨著怎樣的挑戰和分歧?中歐自由貿易協定是否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簽訂?
答:中歐互為主要貿易夥伴。去年,中歐貿易額達6150億美元。如此之大的貿易規模、如此密切的經貿關係,彼此之間産生分歧和摩擦在所難免。關鍵是,雙方要通過對話妥善處理。令人欣慰的是,中歐都致力於反對保護主義、消除貿易壁壘,堅持通過經貿高層對話、經貿混委會等機制就有關問題密切溝通與合作,堅持通過平等對話和磋商處理貿易摩擦。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年來中歐成功解決了光伏電池、多晶硅、葡萄酒等産品的貿易摩擦。我們希望也相信,歐方會繼續同中方相向而行,以大局為重,求同存異,管控住摩擦,處理好分歧。
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談判既包括傳統的投資保護內容,也涉及投資市場開放,比此前中國同歐盟成員國達成的投資保護協定內容更豐富、涵蓋面更廣。中方願與歐方共同推動談判進程,爭取早日達成一致,切實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相互擴大市場開放。中方也希望中歐在推進投資協定談判的同時,就中歐自貿區建設開展可行性研究。(經濟日報駐布魯塞爾記者 嚴恒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