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做一款風口上的智慧手環

  • 發佈時間:2015-05-05 02:35:10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bong手環創始人顧大宇:

  做一款風口上的智慧手環

  他的戰略是:小米來時“抓馬鬃”,Apple Watch來時“扒火車”

  □本報記者 金梁

  Apple Watch正式開售後,智慧穿戴設備概念又熱了起來。

  作為入門級設備,智慧手環也跟著掀起一波流行潮。每天在“朋友圈”發佈跑了多少步,最近成了很多人的習慣。

  智慧手環到底是什麼?簡單來説,就是不論你是走路、跑步、開車、游泳,還是在睡覺狀態,它都能記錄下來,並隨時監測人體各種數據,如身高、體重、血壓等。

  去年在小米手環風靡之前,已有一款杭州“智”造的手環在極客(對IT技術有狂熱興趣的人)圈內流行了。四個人的團隊,歷經三個月,從設計圖到最終出貨,改稿二十遍,最終登上某眾籌網站並預售一空。

  顧大宇,一個黑龍江出生的北方人,在杭州待了近20年的玩家,就是這款bong手環的創始人。

  個性

  電影、音樂、鐵人三項,玩什麼都很瘋

  杭城向西,未來科技城海創園。bong手環從第一代、第二代,到不久前剛推出的bong X、bong XX,都誕生在這裡。

  平頭、濃眉大眼、身材壯實的顧大宇,記者約了很長時間,他終於像羞澀的姑娘般出現了。

  本以為,這又是一位不善言談的IT男,做得多説得少,對媒體採訪總是能避則避。意外的是,從他最愛的各種玩法入題,幾乎不需要任何提示,他的話匣子就打開了。

  1996年,顧大宇來杭州讀書,學的是汽車專業。可畢業後,他沒有幹過一天與汽車相關的事。第一份工作是去電臺做音樂主持人,多少是因為他在大學期間玩樂隊,曾先後玩了八年,去全國各個音樂節演出,還自錄CD。

  在電臺工作一年半後,顧大宇辭了工作,來了一次説走就走的旅行。

  不墨守成規,喜歡各種玩,這就是年輕時的顧大宇。“我有很多愛好,玩了很多東西。”

  他認為自己在電影方面的愛好比較專業,看了超過2000部電影,最多的時候一天看過9部。後來,萌生了拍電影的念頭,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五一”假期,都會拍一個DV短片。最後一部片子講的是,兩個喜歡攝影的好朋友,經常溜到別人家裏拍照片,後來,其中一個人被打死了,另一個人把所有照片都燒掉了。

  他還喜歡玩鐵人三項,買了專業教材,嚴格自我訓練,跑步、游泳、騎車……他樂此不疲,每年還去參加千島湖、黃山的鐵人三項業餘組比賽。

  “游泳和騎車之間的換項最難,剛從水裏出來就去騎車,人容易摔倒。”為了練這個,他每次都先把自行車停在游泳館門口,從水裏一上來,就直接跑到門口去騎車。

  經歷

  洗手間裏,和阿裏高管敲定“來往”項目

  來杭州十餘年,顧大宇在各種工作轉机換,也在各種愛好中充實著自己。

  海創園的很多團隊都多少會有些阿裏背景。果不其然,2010年,顧大宇進入阿裏國際站工作。

  “2011年,我在洗手間碰到(阿裏高管)陸兆禧。我跟他説,老陸,我想做一個SNS(指幫助建立社會性網路的網際網路應用服務)。他説,好,你做吧。於是我就開始做‘來往’這個項目。”

  此時,微信才出來4個月時間。顧大宇説當時自己的目標對手只是微網志。

  “我記得比較清楚的是,微信註冊用戶過1億的時候,有人跟我説,‘我蠻看好微信的’。這不是廢話嗎?都已經1億用戶了,你再看好,這已經是結論了。但是在過程之中,你很難去判斷這樣的一種變數。”

  “微信剛出來的時候,其實還是受到很多質疑的,比如語音這種東西,老外喜歡留言,中國人沒有這個習慣。而到微信3.0版的時候,我們感覺這個東西可能會把微網志都幹掉。”

  顧大宇説,“‘來往’剛出現時,我就不希望它是一個像旺旺這樣的內部工具。剛發佈的時候,連馬雲都不知道這回事,因為它當時只是一個很小的項目。那時候,我們沒有什麼推廣資源和錢,也沒有在淘寶上面做一些流量導入,連廣告都沒有做。”

  但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認,“來往”最終還是輸給了微信。“我覺得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創業

  成功賣掉千個初代手環,卻差點交不了貨

  2013年,顧大宇經歷了阿裏內部轉崗之後,開始出來自己創業。

  為什麼會選擇做智慧手環?顧大宇本身就是智慧手環的粉絲,當時國內還沒有這類産品,而他認為國外的産品又不是很好。“我覺得國外産品太差了,比如睡覺前,它需要人工切換,睡覺時按一下,起床還要按一下,太扯淡了,所以我決定自己搞一個。”

  於是,他找了前阿里巴巴同事許皓玥負責核心演算法研發、 ABB硬體開發工程師孫大鵬負責硬體開發、飛魚設計合夥人李楷負責工業設計……

  他的創業念頭,就好像曾經的各種愛好一樣,僅僅是從最喜歡做的事情入手,並沒有“要改變用戶習慣”之類的遠大理想。

  從阿裏出來,顧大宇説自己還有點錢,初期沒有考慮過什麼融資,就自己幹起來了。

  “有一天,我們想到一種功能——一旦你開始運動,手環就震動一下刺激你。這種功能細節很令人興奮,因為當時全球各種手環還沒有這些細節設置,在靜與動的狀態切換中,我們打算找象聲詞來形容,比如bong、bang、dong等,最後只有bong註冊成功了。”

  他的初代手環,是在一個眾籌網站上賣出去的。10多個小時,1000個手環被一搶而光。

  但是,賣得順利,不代表著一定順風順水。

  “你知道嗎,一個不是很成熟的團隊去做硬體,最大的問題是跳票,幾乎沒有人逃得過這個魔掌。眾籌完成之後,我們答應用戶在多少時間內到貨。那天是允諾的最後時間,合夥人守在深圳工廠裏,我在家裏等消息。”

  顧大宇説,當時最怕合夥人打來電話,但怕什麼來什麼。“晚上11點,手機響了,我很不樂意去接。果不其然,是工廠出了問題,1000多個初代機需要全部返工,他在電話那邊都哭了。”

  那一次,給了顧大宇巨大的壓力。他放下電話,硬著頭皮開始準備向用戶解釋。“最後居然只有3個用戶退貨,這讓我們非常驚訝,非常感動。早期的用戶真的是我們最大的支援者。”

  bong初代機的單價在690元,遠比現在貴得多。它的最初功能主要體現在,能辨識各種運動,比如走路、跑步、騎車、開車等。全自動識別演算法,這是bong手環的獨創之處,提取運動過程中的各種加速度數據,然後進行後臺演算。“當時,我們的目標客戶群就是極客圈子,後來升級了幾代産品,都賣得還算不錯。”

  在企業融資方面,顧大宇顯得並不“饑渴”。“我們不像做APP創業,如果沒有融資到錢,搞不到用戶,就意味著‘挂’了。而我們做硬體的,本身是賺錢的,有盈利,所以在錢方面並不急。”

  戰略

  不怕小米、Apple Watch,重要的是借勢

  2014年,百萬手環過大江,競爭空前激烈。顧大宇説,最初也是有競爭的,搶奪的都是小眾市場。

  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智慧手環的流行在某種程度上,靠的是微信傳播——身邊諸多“健身狗”把每天的跑步里程數截圖分享到朋友圈。有人説,發這些圖片的重點,不是他/她每天跑了多少步,而是他/她有一款智慧手環值得一炫。

  2014年7月,一條“鯰魚”進入智慧手環界,那就是小米。

  很多硬體産品的出現,都要經歷這樣的過程:從高大上的新鮮事物,回歸平常的定位。不論小米手環是否成功,它確實幫這個市場起了普及作用。

  對於諸多手環創業者來説,這真是一個噩耗,因為五六百元的手環一下子降到了百元以內;同時也是機遇,小米打開了大眾市場,讓各種功能的手環有了新舞臺,而不再局限於以前的小眾市場。

  “我們團隊沒有能力去做普及工作,所以當時只能抓極客市場。抓了一段時間後,全國的極客都被抓完了,所以2014年上半年就進入了平緩期。”顧大宇説,小米來襲時,bong的內部項目代號叫作“抓馬鬃”,意思是一匹戰馬從戰場跑過,我們只要抓住它的馬鬃,翻到馬背上去即可。

  “以前我們每次跟別人説手環,人家問‘啥?手環是啥?’後來,他們説,‘手環,就是小米手環那樣?’”雖説這個例子很殘酷,但顧大宇依然笑得很開。

  這波浪潮中,bong二代手環不僅增加了很多功能,更把價格拉到了99元。“我們最開始降價的時候,原來的極客會覺得這不就沒有‘逼格’了嗎?這個東西應該比較貴,要不然戴著沒有感覺。事實是,這個東西便宜的話,它可以賣得更多。”

  今年4月21日,bongX和bongXX新品上市,在淘寶上眾籌,三天時間銷售額達到了150萬元。這兩款産品的續航能力分別能達到30天和25天,這個技術在同行中也是領先的。

  四天之後,Apple Watch正式發售。顧大宇認為這又是一波智慧穿戴設備的普及浪潮,而他們這次的項目代號為“扒火車”——因為這一波的衝擊力比之前的馬群更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